![]()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539
|
引用:
法國是提供補助, 不是花錢蓋廠的人耶 你要真蓋了, 投產了, 補助才會一步步到位 要是像某家說要去威斯康辛州投100億鎂, 可以拿30億優惠的公司一樣 最後投資大縮水, 優惠也是跟著大縮水的 引用:
新技術是這樣的, 你不投錢先佔位, 人家真的成功時就要花更多錢買人家的技術或產品 像BMW投Solid Power、福斯集團投QuantumScape 都還在燒錢完全看不到東西, 照你的邏輯, BMW和福斯也是笨蛋白花錢 QuantumScape給福斯測試的樣品電池可以跑50萬公里, 充電超過1000次只有減損5%容量的新聞, 至少還有個樣子 輝能和蔚來走那麼近, 說要強強聯手, 那台續航破千的ET7好歹也提一下輝能吧? 結果沒提, 甚至電池的造價過高, 等於一台ET5的車價, 離量產還有很大段距離 東西這麼好, 量產前送一套給賓士測測不難吧? Mercedes CTO says solid-state batteries may not be necessary 結果人家CTO講這樣, 你電池到底要賣誰啊?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n 2004
文章: 79
|
引用:
法國又沒花錢, 只是建廠補助, 事實上所謂的法國廠連根毛都還沒有, 真的有了再說 一切都還只是宣稱 賓士.. 關它屁事 應該說是賓士的母公司戴姆勒, 也只是花了很小一筆錢做筆風險投資 輝能還只是一間小公司, 取得一席董事也不花多少錢... 輝能只是間小公司, 一切恢弘的話題,... 都還只是空想 投資人也都是風投.. 也沒花多少錢 是不是詐騙 真的還很難說 七八年後再看看吧 引用:
我看了一下投資人大概都是中國資本, 所謂的軟銀也是中國軟銀, 戴姆勒... 和中資都交叉持股了 中國資本對於新電池技術關注投資, 很合理畢竟電動車都快和中國畫上等號了 此文章於 2024-02-07 08:52 PM 被 michaelweng 編輯.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您的住址: 陣亡者的靈堂
文章: 3,182
|
引用:
Mercedes CTO說的有可能是真的 比如LCD不缺挑戰者 PDP, SED等等畫面更好看的技術 但沒有一個在成本上勝過LCD 甚至沒有市場化 直接胎死腹中 固態電池能否市場化 還在未定之天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15
文章: 1,456
|
固態電池在低溫特性上(固體電解質)可以在惡劣的環境中工作
例如在−50°C~200°C 傳統鋰電池(有機電解質) 在這種環境下會由於凍結,沸騰或分解而失效 固態電池能夠取代電動汽車中使用的鋰離子電池 ...................................................................... 看這次北半球冰凍.全部的電池車都中招 固態電池的低溫特性.在末來還是有很大空間 透過大量生產與來降低成本 另外固態電池的電容量 350~400 Wh/kg 於其他現有產品.也是發展重點之一 鋰三元電池250Wh/kg 磷酸鐵鋰電池180Wh/kg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為什麼邏輯頭腦差的人, 查資料的數量跟速度卻是如此的優秀?
理論上邏輯不好, 連從哪裡收集那些相關資料都會搞不清楚才對. 現實中前者不好的人, 後者通常都是跟著出問題, 網路好神奇.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15
文章: 1,456
|
頭腦好的人
怎會有漥地人的思考方式 還是在漥地生活過一陣子 身心遭受其危害嗎? ...................................................... 人既然逃出漥地許久.為何內心還是在漥地 真是不可思議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15
文章: 1,456
|
特斯拉並沒有單純地研發
如何增強車子的性能 它很多資源 其實是重點投放在如自動駕駛,車載系統等等軟體服務上面 未來若是和星鏈對接 到時候這個東西可不只是個車那麼簡單了 ...................................... 特斯拉研發產品 充電設施.電池管理.馬達效能.廢熱管理.車機系統.自動駕駛.所做一切 都是為末來鋪路 各種研究最終讓生產成本降低 也為末來而規劃 固態電池搞不好 也是這系統發展中的過客 台灣把這固態電池產品 推向世界 又有哪邊不好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15
文章: 1,456
|
如果要容量
不一定要固態電池 但低溫特性好 在溫寒帶國家是必須的 現在的歐美車廠的電動車技術 造出續航(約1000公里)以上的電動車也不難 大部分人只開車上下班 一天也開不到400公里不休息 澳洲有車廠造出續航800~1000公里的電動車 據說很難賣(貴又重) 續航距離長 代表你的充電次數就可以減少 全美50萬個充電站網絡 如果真的建成 那麼續航距離就不是必要條件 有這種需求的車輛存在(貨運、長途客運等) 也可以靠其他方式來解決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您的住址: 陣亡者的靈堂
文章: 3,182
|
引用:
查資料多了 看了也不一定能消化 我是說我啦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15
文章: 210
|
反正我每次看到大濕開示,我心情就超級好。
從事半導體業十多年的我,雖然不在台積電也不在聯電。 看到大濕解惑,每次都讓我不可思議,六根清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