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98
|
引用:
你是因為有家屬附保吧,不然健保費不可能那麼高...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an 2001
文章: 768
|
引用:
值得台灣仿效???? 你是認真的嗎? ![]() 所以前面就說了 很多事情根本不是資源分配的問題 你怎麼都把世界上的事想得那麼簡單???? 讓你看看殘酷的現實吧,請記住台灣的醫療服務跟品質是比加拿大好的 醫療保健支出占GDP之國際比較: ■ 美國 17.7% ■ 加拿大 11.2% ■ 德國 11.3% ■ 法國 11.6% ■ 日本 9.6% ■ 韓國 7.4% ■ 台灣 6.6% ======================== 看完之後 你再想想,為什麼會這樣? 台灣健保也許有一堆問題要改 但不代表其它國家問題比較少 相反的,其它國家問題更多、更大、更難處理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an 2001
文章: 768
|
引用:
預約排三個星期很短好吧,排幾個月的都有 這種制度就是為保護既利益者 又要節省操作成本 才搞出來的 就我前面說的 你可以生病的前提條件是: 身體要好 (喂!這是矛盾的吧) 有沒有立即生命危險? 沒有,就慢慢等吧 癢死? 痛死? 沒有人會因為這樣死的 不然就是像前面一位的網兄一樣 從不看醫生,用身體硬扛唄 我再說一次 台灣很多醫療從業人員很羡慕歐美國家的制度 面對病患身上的痛苦 他們可以面不變色的說出: 誰叫你自已不好好照顧自已的身體?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加拿大醫院也不像台灣這麼多, 這麼方便.
譬如當初我生活的地方, 幾個plaza分別有幾個不同的診所. 牙醫在A區, 感冒耳鼻喉在B區, 眼科在C區, 復健在大學內設立部門.. etc 應該是有一個專門應急的地方但我從沒使用過, 不曉得在哪裡 ![]() 骨科我去過一次, 總共要4個小時的行程, 真的是夠遠的! 回台灣, 只要願意付費急診, 什麼問題都可以馬上去. 20~30分鐘路程: 台南, 新樓, 奇美(稍微超過30), 成大好幾間. 問題來了, 我幾次去都看一堆根本沒啥事情的人~ PS. 我OK離境非稅務(沒注滿半年?)就直接停止使用健保, 即使願意繳費. 訂立了就遵守, 以後出去的也不用回來了~ 雙國籍要不要砍一砍? 此文章於 2017-11-30 12:19 PM 被 Earstorm-5 編輯.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9
文章: 63
|
引用:
加拿大的醫療比台灣相對便宜,看診又不像台灣的那麼便利 佔比卻是接近台灣的2倍??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引用:
人力值錢? ![]() ![]() ![]()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您的住址: 人群中
文章: 4,213
|
引用:
台灣真的就是方便,有時看些小問題方便太多了,跟有沒有保險沒關係。 舉個例,老婆回去時讓她自費做一下全身健檢,這個在美國那有這麼容易 要檢查這個除非你這個有毛病,要不然得看你年紀有沒有符合幾年做一次的保險給付範圍。 通常是單一項目檢查而已。 另一個案例,同事美國人,現在進行中,她以前Primary Dr. 退休了, 新的醫生對她身體狀況感覺是連她的檢驗報告都沒好好看,突搥好幾次了。 她這半年來大概平均每個月跑一次醫院,但醫生完全不知道她問題出在哪裡。 甚至被我同事循問,「我這個報告指數顯示這個應該跟你開的藥無相關?」 她的PD則是不可置否,不願意承認疏失,沒好好看報告,只叫她停藥..... 甚至開給她的藥在被另一個專科醫生得知後還嚇一大跳,怎麼她的PD會要她用那個藥漱口? 那個藥藥性太毒,專科醫生說那一般是醫院拿來清洗器材的,立刻建議她停用。 反正這個同事自己大量閱讀醫學材料,希望自己能找出頭緒來,目前就撐著, 我都擔心這位同事會不會哪天突然送急診。 此文章於 2017-11-30 01:17 PM 被 Axel_K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79
|
別的國家可是比我們有錢,通常國家的問題都是錢不夠分配使用的問題,要思考的是台灣又沒比別人有錢,健保怎麼有辦法辦的比別人好,是不是哪些潛在成本沒被發現,還是可能過度使用,債留後面,像我們的各式年金
引用:
此文章於 2017-11-30 01:25 PM 被 Parten 編輯.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基本上, 我覺得在"很多北美地區"到最後病老死並不會像台灣這樣拖著, 因為送到醫院都來不及.
這也不是什麼壞事, 我已經有心理準備了~ (也不會拖累家人) 說白一點, 可能都覺得自家已經有超過3~5個都是苟活不如好死, 但.. 這話說起來大不敬, 只能網路寫. 這絕對是當事人自己的選擇! 我非常贊同這一點, 只是請盡量找直系去承擔, 別牽拖"外人." 台灣隨著邁入老人社會, 完全不用預計, "這種事情絕對會越來越嚴重!" 準備家庭紛爭成為普遍現象的未來~ 此文章於 2017-11-30 01:23 PM 被 Earstorm-5 編輯.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您的住址: 人群中
文章: 4,213
|
之前有一次是腎結石痛起來急診,我知道自己有腎結石歷史,
不過我很能忍,而且這是痛起來位置不一樣,一開始還不知到是腎結石痛, 就進急診了。 結果大概是很能忍,醫生還以為我沒事了,超音波都沒有order就認為我可以走了。 我說還是很痛,而且痛的位置還以為是輸精管打結什麼的,最後醫生才order照超音波。 結果是石頭大概下掉移位,不過超音波結果大概6mm,醫生覺得還不到需要碎石, 所以等我不痛哭就讓我走了。 如果我不提,醫生其實也不會更主動檢查。知道其實還是結石引起,我心裡也有個底。 關於疾病,對病人來說,心裡恐懼的經常是「未知」,而不是「病症」。 此文章於 2017-11-30 01:31 PM 被 Axel_K 編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