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效能極限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eves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172
超純水用生活中的容器裝不起來...
很快就變成普通水
其實講穿了就是賣一個虛假的信心罷了..
甚至你機板上的灰塵裡面就有多的不得了的媒介

所以當燃燒機板或是全部燒乃至於火災就會發生啦
你安心開著機子睡覺也算是心臟很強...
因為水管鉗住的地方會很快老化,尤其是高溫端
其實這個機構談不上什麼安全係數...
在工程上這種東西根本不可靠.....
     
      
__________________
Eves

此文章於 2005-04-22 04:00 AM 被 eves 編輯.
舊 2005-04-22, 03:56 AM #11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ves離線中  
over55Stars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市.嘉義市
文章: 986
翻了一下 eves大人的發言紀錄,看來3年來大人都沒放棄這種觀念

液態散熱--矽酮
2002-04-14, PM09:59
http://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1367
用小冰箱當機殼
2002-05-04, AM06:22
http://www.pcdvd.com.tw/showpost.ph...15&postcount=18
__________________
麥田管理學院最新課程公告:
本校開設[高等講理藝術]科目,授課由
客座教授 美國長堤大學 維多.柯里昂教授 擔綱

柯里昂教授小傳
美籍義大利裔移民,經營保全業.飯店業有成,而後投入教育事業;大家尊稱他'先生',或稱呼他'教父';
他相信友誼,並且願意先表示他的誠意
舊 2005-04-22, 05:46 AM #11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ver55Stars離線中  
aoki_ri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3
您的住址: 冷熱冰的故鄉
文章: 129
依照eves的發言,所以我們要用油冷的話要先
1.用矽聚合膠水來將電容護貝
2.在元件上附上鍍層,或是細小的尖型微凸主動導引氣泡生成
3.由一公尺高的大型散熱柱達成外部水霧的回收

這還不包括我要換任何組件之前要先弄得滿手油,要清乾淨組件之前還要花錢買溶劑來洗滌....

麥鬧啊...一個30*50cm的區域就能放的下而且還運作的很穩定的東西
我幹麼搞的好像在作生化武器一樣複雜的要命


更何況引一堆數據打嘴炮有什麼用,實際做一套出來,然後公佈材料取得以及總使用費用以及效果不是比較快
舊 2005-04-22, 06:09 AM #11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oki_rin離線中  
eves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172
有機陶瓷就是這麼好,
上面說的好處也是官方說的,各種超優的實驗數據也是官方的
大力推薦也是官方...


你要考慮國內廠商是什麼水平..(傳統夕陽工業初轉型)
有水冷也是近幾年的事.
CPU會很熱(一顆百瓦..TOM硬體站提供資料)也是一年來的事


聽過有機陶瓷的人國內更是少的可憐,如果我不說或許沒有一個人知道有這種怪油////
我當初為了找最適切材料可是跑去翻了一大堆有機,高分子材料,可不像現在我說說你聽聽這麼簡單,
要不是本人博學多聞XD(本人橫跨物理,機械系(80%),數學(70%)三領域),
加上有好朋友在化學系,材料系教書
哪裡能為大家提供這麼好的材料呢....


重要的是大多數人是很保守的,
我花1分時間在設計機構,3分時間在說服眾人,6分時間在應付"唐·吉訶德"


//另外我要說明一下那個氣泡問題根本不存在..
請參考官方對於其超低表面張力(低表面張力無法形成氣泡,或是液珠)

你可以用一般的水冷器加上有機陶瓷來使用...
但是因為它太優了,如果想玩低溫一點,水冷器外面就會產生空氣水氣凝結,甚至結冰
所以建議玩全浸式的...(你可以不要)
(我設計的東西是要讓你的機子長時間低溫工作的,不是要測數據看爽的)
//主機板上的大電容其實沒幾顆用手指數都數的出來
矽聚合膠水你可以想像成稍貴一點的快乾膠..我記得大約一小瓶250
(可以把電容封入高分子耶)

//其實如果你懶得回收水也是可以,
而且未必要敗大型散熱柱,
弄一個空魚缸裡面放網開兩個氣道一端接受進氣,
一端接受排氣,反正只要降溫加上有凝接面水氣就會凝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
Eves
舊 2005-04-22, 10:19 AM #11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ves離線中  
eves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172
Q.關於液冷有什麼前景?空冷不是好的很嗎?
要怪就怪INTEL吧..
一個CPU耗電達到百瓦...(參照TOM硬體站測試)
最後全反應在熱上...
隨然巨觀的機構未必能解決微觀效應讓P4從4G繼續朝向8G..
但是整體散熱是絕對可以處理的服服貼貼的
尤其是水分的排除造成低溫冷凍機構的可能...
重點是製法簡單..省電..等等說不出的好處會讓你感覺到
當初為了尋找最適材料所用的心思,
而且陶瓷材料(有機陶瓷-矽酮)..是當今最熱門的科技..
他中性的特質讓它可以無所不在,而且物理特性優越
就日方所提供的資料,我們對於該材料甚至已經能訂作其工作性質...

空冷甚至已經弄出渦線傘形了..以我所知的技術
未來除非能發展碎形級的機構,否則進步不大了

Q.水霧風扇很重要嗎?
相轉換機構的學問可大了//雖然看起來不過是加了個噴霧
即使該人也不敢不在查詢資料後,改口稱讚這種優秀的機構...


Q.
25℃的水,密度為998kg/m3,黏度為0.98cP
我所知的矽酮參數
25℃的矽酮,密度為920kg/m3,黏度為5 cP
矽酮的粘滯性至少有水的五倍耶,熱容量跟熱傳係數才止水的一半而已

##////
關於黏滯性我這樣比喻
一千萬中的一塊錢跟五塊錢不論丟了哪一個都沒有感覺無關痛癢,

http://www.brookfieldengineering.co...ories/visco.cfm
1 cP = 10-3 Pa(帕). s(秒) [=10-3 N*. s(秒)/m2 = 10-4 kg. s(秒)/m2]
1 pa(帕)=1 N/m2 = 10-4 N/cm2 = 10-5 kgw/cm2 =10-2 gw/cm2
矽酮一秒鐘受到 5*10-5 gw/cm2 = 5*10-8kgw/cm2 =5*10-7N/cm2=5*10-3 N/m2
====>>
直徑2cm2管..穿梭時間為2秒..共受推力(Pi)10 -4 gw/cm2
即為穿梭時共受到萬分之3克的阻力...
////

##////
熱傳係數隨然只有一半,但是散熱片的熱傳係數超高,
藉由散熱片通道將熱重新配佈到散熱片表面
利用散熱片更大百倍,金屬比熱極低(這個瓶頸效應會反映出封裝自身的最大極限),
以及溫度梯度三者的乘積遠遠勝遠使熱傳一半的係數=>1/2
舉個例子,
//
空氣的熱傳導係數k =0.0258 (W/㎡•K) ,跟水的熱傳導係數k =0.61 (W/㎡•K)比較
相差了23.6倍,換句話說,空氣是非常差的熱傳介質
//
比起來有機陶瓷簡直美的像神話...
////

##////
水比熱是4.184焦/克·度
空氣比熱是0.489焦/克·度
空氣比熱跟水比較差了十倍
有機陶瓷何只是夢幻呀,根本上帝就是創造它來取代水冷的XD
////
__________________
Eves
舊 2005-04-22, 10:41 AM #11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ves離線中  
ewings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79
引用:
作者eves
25℃的矽酮,密度為920kg/m3,黏度為5 cP
http://www.brookfieldengineering.co...ories/visco.cfm
1 cP = 10-3 Pa(帕). s(秒) [=10-3 N*. s(秒)/m2 = 10-4 kg. s(秒)/m2]
1 pa(帕)=1 N/m2 = 10-4 N/cm2 = 10-5 kgw/cm2 =10-2 gw/cm2
矽酮一秒鐘受到 5*10-5 gw/cm2 = 5*10-8kgw/cm2 =5*10-7N/cm2=5*10-3 N/m2
\\
直徑2cm2管..穿梭時間為2秒..共受推力(Pi)10 -4 gw/cm2
即為穿梭時共受到萬分之3克的阻力...


連公式都用錯,要抄公式也麻煩抄對的
管流的公式就連工程手冊都有,還不用翻流力,偷懶點還可以直接用friction factor來算
你這裡算的是剪力,但是剪力必須由壓力梯度與黏滯力來算 τ=μ(dU/dy),連速度梯度都不知道還算的那麼爽,真是夠了,算錯還敢拿出來嚷嚷

長度項和徑向項還亂用一通,任何學過座標系的人也知道這是一個愚蠢的錯誤

friction factor=64/Re..........
剪力=fx1/8x密度x平均速度的平方...
平均速度=流量除以面積
流量=速度場沿徑線的積分
速度場以完全發展流來看
要用也請用正確的公式

引用:
作者eves
神經病...我只是把原文網站描述翻譯出來罷了...
你不會去看原文嗎...哪一個項不是官方的倍加推崇...
身為近代最熱門的陶瓷材料不是沒有道理的...
http://www.silicone.jp/e/products/o...ut/feature.html

初始值極小即使大個五倍也沒多少...(千萬元丟一塊跟丟五塊都沒有太大感覺)
上面不是粗算了很清楚到底總受力會加多少...根本無關痛癢
我說數字會騙人,不要被天兵唬的一楞一楞...
每一項參數都卻確實時的打擊他的胡扯...
依照上面參數可以跑出非常漂亮的結果.....

別搞笑了,即使初始值再怎麼小,乘上龐大的階次後一樣影響很大
初始條件再怎麼小,最終的表現一樣就是那麼大,比喻完全失當
拿十萬去定存和拿五十萬去定存,最好十年後拿回來的錢是一樣的拉

黏度是水的五倍,就代表最終表現就爛五倍

如果講的是邊界條件就算了,那還有可能在BC極小的狀況有數倍差還不影響結果,不要連這種簡單的概念都沒有

雖便丟個網頁就連網頁中和什麼物質在比都不曉得
最好是那些氟-碳化物表現比水好拉
舊 2005-04-22, 02:45 PM #11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wings離線中  
eves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172
又扯遠了...真是可憐...

你要粘滯我就給你粘滯....
純粹單位換算哪來的公式....XD


引用這個來比較水跟矽酮根本毫無意義
根本上沒有必要比較幾何因子...基於偏差的級數極小,它們主體的型態必是相近的
實驗已經測得水的行為是可以接受的,矽酮也是..

沒有必要大聲啷啷你自己的錯誤...知不知道羞呀
學著低調點....沒有人會記得你哪位...



從日方官網中可以明顯得知..不但是使用上最佳的材料
而且已經專門為了液冷而設計出了幾種產品...
市面上早已有在流通....
__________________
Eves

此文章於 2005-04-22 03:36 PM 被 eves 編輯.
舊 2005-04-22, 03:26 PM #11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ves離線中  
ELT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2
您的住址: 動物星球
文章: 81
引用:
作者eves
要不是本人博學多聞XD(本人橫跨物理,機械系(80%),數學(70%)三領域),


同意矽酮是個好材料

但是看到大大您這句話

我噁心到想吐

不要忘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您所引用的資料...念的書...都是別人的研究成果

嘴砲少打一點...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真正的科學家是不會上討論區打嘴砲滴
舊 2005-04-22, 04:22 PM #11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LT離線中  
ewings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79
引用:
作者eves
跑內循環當然可以...
但是不如跑全浸式加上超低溫(矽酮即使到-75度C都不會凝結)(抗水氣所以不用擔心水氣凝結)
我們要求少一點...在只要近冰點或是低於冰點(還需加溶質利用凝點下降)就好了
他的原理可是利用做工操作相態來導引...沒水準的人還以為他不過是到處都有的不值錢東西

不要小看水物熱排風扇看起來濫濫的...
它可是拿水冷塔型大型冷氣機去退化出來的...
(此種冷氣方法可以規避高耗電)

數字會說話,粘滯個屁...
依照之前推出的公式...
同樣加上大面積散熱排,利用流量以及低溫即可大大增加散熱量...


公式算錯大家笑笑就算了
就算是公式對,用公式算完還是一樣的結論

把水加入抗凍劑(可以到-100度),把流量提高跑水冷管,照樣比矽酮好,用低溫高流量什麼液體都一樣會比原來好,真是廢話!

就算是裝瞎裝蠢不看黏滯係數,比熱小三倍和熱導係數小四倍,流量也要巨幅的提升12倍才有何水一樣的表現,更別提加入黏滯係數後

引用:
作者eves
雖然我玩熱流生疏了點...十幾年沒碰過...但還不至於會犯白痴的全面性錯誤...
雖然術業有專攻,但是天兵就是天兵...不要叫別人同學,老頭我恥於與你並立...

放心!依你的程度你也考不上我們學校
玩熱流的不認識黏流,不曉得黏滯力在流體中有多大影響,甚至連N-S方程式都沒看過,請不要說自己學過熱流................

引用:
作者eves
我們玩的是超微型stirling機構於懸胞空間的控制...簡單的說就是nano-probe


拜託你撒謊也不要撒這種愚寵的謊言.......= =
MEMS的起源雖然來自費曼的演講,但是一直到90年代初才有第一個成品
LIGA製程一直到90年代末期才到達100mirco meter以下的境界
十多年前就在作微冷機或微熱機?這種笑話敢講出來還不一定有人能從腦麻反應中醒過來發笑
還nano-probe勒......= =

而且做Micro-channel的人會不管黏滯力,說出來比正副總統有**情的傳聞還要令人難以置信
引用:
作者eves

當然不用講高動中用Frenet空間理論等等徹底革新古典力學的完全純時空觀點...
(玩高動要有 向量分析,點拓樸,微拓,代拓,微方,實複變 所有統合的能力比起中動水平 何止百倍)
所有理論都是從相對論去解釋慣性空間崩潰古典觀點開始...
近30年來更是非線性系統(所謂蝴蝶效應:看過明天過後吧)與CHAOS的全盛...
統一性理論並不是隨著愛伯而消失,事實上只是現代人不常從電視聽到罷了,在物理還是很熱門的..


那就麻煩您老用這些方法解一遍給大家看看吧
最好是你可以用相對論解熱對流問題拉

引用:
作者eves
3M的那個也是矽酮...
事實往往勝於雄辯.....

化學式中只有F、O、C
最好是那是矽酮拉
舊 2005-04-22, 05:17 PM #12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wings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17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