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LDSKING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1
文章: 652
引用:
作者cdx
https://tw.appledaily.com/local/20200506/U3ZYTYRWTKQ3M76XLN7KVG3PEQ/
【獨家有片】火爆女申請紓困飆罵「巴格耶魯」  公所職員被激怒險擲手機對幹
很訝異西屯區公所還有400多人去申請,七期、中科中工、市政府、百貨、大學都在這區,生活機能在台中算最好
     
      
舊 2020-05-07, 09:27 AM #11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DSKING離線中  
zxcv123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06
文章: 224
有存款 也有負債/房貸 ,負債不用拿來算嗎?
 
舊 2020-05-07, 09:31 AM #11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zxcv123離線中  
LDSKING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1
文章: 652
舊 2020-05-07, 09:44 AM #11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DSKING離線中  
GCVincent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8
文章: 1,088
引用:
作者cdx
https://tw.appledaily.com/local/20200506/U3ZYTYRWTKQ3M76XLN7KVG3PEQ/
【獨家有片】火爆女申請紓困飆罵「巴格耶魯」  公所職員被激怒險擲手機對幹



人中之聾?習慣就好。
引用:
呂女直到被熱心民眾痛罵後,才裝耳聾悻悻然離去。
舊 2020-05-07, 09:47 AM #11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GCVincent離線中  
時乘六龍
New Member
 
時乘六龍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9
引用:
作者SanjaySinghania
現在簽切結書就可以領紓困金,恐怕不久就會有一個陷人於罪的的現象。
原本資格限制是全戶收入及儲蓄不得超過上限,今天你不用拿出確切證明,
事後你敢保證你親人沒有隱藏收入嗎?只要任一位在外藏私房錢,
去申請的就難保不會被政府提起詐欺、偽造文書之訴。

*****************************************************

這位大大提到我昨晚上班時和同事討論的重點,我說: 放心吧,去申請,就算沒審核過也只是白

跑1趟,決不會被政府告詐欺的,因為"法不責眾",申請人數眾多,簽切結書不會負啥責任,因為

政府決背不起"陷人民入罪"這句口實,然後貽笑國際,且也對不起自己和廣大的老百姓們!

關於這點,政府絕對不敢因為紓困條件而去告百姓們~

此文章於 2020-05-07 09:52 AM 被 時乘六龍 編輯.
舊 2020-05-07, 09:51 AM #11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時乘六龍離線中  
davidxyz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15
文章: 18
引用:
作者cdx
https://tw.appledaily.com/local/20200506/U3ZYTYRWTKQ3M76XLN7KVG3PEQ/
【獨家有片】火爆女申請紓困飆罵「巴格耶魯」  公所職員被激怒險擲手機對幹


不奇怪啦!
每次有這種類似的社會新聞案件(鬼吼鬼叫),
十之八九都是中老年婦女!
為什麼這種案例這麼多?

因為當事者平常在家就是如此,
久而久之出去外面也是如此,
而且出事後無一被罰被關,
最後都是被勸走而已,
沒有罰沒有怕!
(X粉沒出事前都霸氣十足,被人告出庭時卻都一副可憐樣)
自然同樣事情層出不窮!
舊 2020-05-07, 10:07 AM #11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avidxyz離線中  
LDSKING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1
文章: 652
引用:
作者時乘六龍
有錢的人,5千萬只是零頭...沒錢的人,1萬可以救命!
房租、水電手機雜支繳一繳所剩無幾,連吃飯都可能是問題

應該要發三萬,應該可以過2個月
舊 2020-05-07, 10:09 AM #11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DSKING離線中  
federer888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15
文章: 480
是的,整個政策的敗筆就是為何計程車無條件領取?
有何證明他們生活過不下去?
計程車以後應該強制開發票
至少才有證明收入過不下去的依據
莫名的針對計程車補助三萬
以及什麼自營業者3萬真的莫名其妙?
都是收入不透明,根本不曉得有沒有真的過不下去
反正我覺得這些政策都是無意義的
直接提高當年度的所得稅扣除額最實在
沒繳稅的,代表稅金沒貢獻,沒貢獻代表沒有資格拿補助
直接提高今年的所得稅扣除額不是最公平的嗎?
為何要發錢然後讓民眾聚集,以及定那些規則忙翻公務員造成正常業務延宕?
且民眾聚集不就又造成群體感染風險?
結果優先補助沒繳稅的幹嘛?
結果每年我家庭繳稅數十萬卻沒有任何補助,瞎

此文章於 2020-05-07 10:20 AM 被 federer888 編輯.
舊 2020-05-07, 10:19 AM #11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ederer888離線中  
GCVincent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8
文章: 1,088
引用:
作者federer888
是的,整個政策的敗筆就是為何計程車無條件領取?
有何證明他們生活過不下去?
計程車以後應該強制開發票
至少才有證明收入過不下去的依據
莫名的針對計程車補助三萬
以及什麼自營業者3萬真的莫名其妙?
都是收入不透明,根本不曉得有沒有真的過不下去
反正我覺得這些政策都是無意義的
直接提高當年度的所得稅扣除額最實在
沒繳稅的,代表稅金沒貢獻,沒貢獻代表沒有資格拿補助
直接提高今年的所得稅扣除額不是最公平的嗎?
為何要發錢然後讓民眾聚集,以及定那些規則忙翻公務員造成正常業務延宕?
且民眾聚集不就又造成群體感染風險?
結果優先補助沒繳稅的幹嘛?
結果每年我家庭繳稅數十萬卻沒有任何補助,瞎

繳稅20萬,年收可能有250萬左右?!
(撫養親屬、扣除額、保險等合法節稅可扣不少。)

如果底層的人活不下去,中層的人菊花就要小心了。
還是要一起加入革命?

引用: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D%A9%E5%91%BD18
18世紀的法國通貨膨脹日益惡化,使得社會購買力下降,1780年代地主因歉收加租進一步削弱農民收入。國內最大地主羅馬天主教會對穀物徵收什一稅。什一稅儘管表面上減輕國王稅項對民眾的壓力,實際上對每天都餓著肚子的窮人而言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國內設置的關卡則限制國內經濟活動[8],以及在間歇作物歉收時成為運輸障礙。資料顯示1788年貧戶的家庭一半收入花費在麵包上,1789年則達到80%。商品滯銷,農民湧入城市造成高失業率,使得社會開始動盪不安。[9]


引用: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6...%AE%9A%E5%BE%8B
恩格爾定律是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的變化得出一個規律:

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比例則會下降。推而廣之,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隨著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恩格爾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對總支出的比率(R1)=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總支出變動百分比



食物支出對收入的比率(R2)=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收入變動百分比

R2又稱為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 

恩格爾定律是根據經驗數據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變量都是常數的前提下才適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變動問題時,還應當考慮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飲食業和食物本身結構變化等因素都會影響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只有達到相當高的平均食物消費水平時,收入的進一步增加才不對食物支出發生重要的影響。[1]


此文章於 2020-05-07 10:46 AM 被 GCVincent 編輯.
舊 2020-05-07, 10:38 AM #11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GCVincent離線中  
SanjaySinghania
Regular Member
 
SanjaySinghania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13
文章: 63
Cool

引用:
作者野口隆史
你的退休生活都不用繳房租房貸車貸嗎?
也不管水費電費?不用繳網路費?
還是還在吃父母根本還沒出過社會?
又不是行屍走肉,整天只管有得吃就好?

網路費吃到飽211元,一家三口健保費2247元,
房貸已經繳清,汽車非必須品,
看書有圖書館,健身隨處可練,
這世界很多樣,不是休閒就得高消費。
舊 2020-05-07, 10:45 AM #12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anjaySinghania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22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