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Dz6810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16
您的住址: 臺北市
文章: 118
引用:
作者danielguo
以現在的經費來說, 2024登陸基本上是不可能.


2024是NASA自己喊的,
而且是推遲了很多次的,
NASA自己永遠說不清,
為什麼明明四十幾年前就有了多次"成功實績"的技術,
到現在反而給了一堆錢還是副本抄不出來?
還是需要大筆經費繼續研發新技術來支持計畫,
所以陷入不敢要錢, 但沒錢做不出來的無限迴圈中.
     
      
舊 2020-09-23, 10:51 AM #9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z6810離線中  
kouiou
Major Member
 
kouiou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6
您的住址: 一日陸戰隊 , 終身陸戰隊
文章: 117
引用:
作者Dz6810
不只印度, 以色列也失敗了,
無人載具登月成功,
直到今天也只有美蘇中三國,
中還是剛剛才有.

很多人不知道,
蘇聯沒有載人登月,
但蘇聯也在月球表面上放了個反射鏡,
有反射鏡不能證明人類登月.

要讓非生命體降落月球在當時應該是可行的,
但是讓人類上了月球, 在上面開車, 工作了兩天再啟程回地球,
直到現在都還是艱鉅的挑戰.
(有種猜想是當時是自殺任務,
人是登月了但困在月球,
拍回來影片的是雙胞胎兄弟)

真正的載人登月在回地球,
要看比較靠譜的老共五年計畫列為項目,
目前老共的計畫也是2030年以後才有機會.


關於登月陰謀論。孫維新教授有說過,有兩個現象就可破解陰謀論說法:

1.太空人有做羽毛跟鐵球落地實驗

2.登月車濺起沙土的軌跡是完美的拋物線

若真有如陰謀論所說的有個大型攝影棚來拍登月的影片,攝影棚要抽成真空,但是以當時的科技是做不到的(現在也應該做不到)......

還有登月前三年不是1956年啦......
 
舊 2020-09-23, 10:53 AM #9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ouiou離線中  
danielguo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9
引用:
作者Dz6810
不只印度, 以色列也失敗了,
無人載具登月成功,
直到今天也只有美蘇中三國,
中還是剛剛才有.

很多人不知道,
蘇聯沒有載人登月,
但蘇聯也在月球表面上放了個反射鏡,
有反射鏡不能證明人類登月.

要讓非生命體降落月球在當時應該是可行的,
但是讓人類上了月球, 在上面開車, 工作了兩天再啟程回地球,
直到現在都還是艱鉅的挑戰.
(有種猜想是當時是自殺任務,
人是登月了但困在月球,
拍回來影片的是雙胞胎兄弟)

真正的載人登月在回地球,
要看比較靠譜的老共五年計畫列為項目,
目前老共的計畫也是2030年以後才有機會.


讓人類登月返回, 不管在過去或現代都是挑戰. 但對美國來說主要還是預算不足和優先度不高. 舉例來說, 現在去月球返回, 對研發新科技來說其實幫助不太, 那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送人登月?

主要的科技要求:
- 火箭引擎: 老掉牙的 RS-25, Shuttle SRB.
- 火箭: 太空梭改過來的 SLS, 進度落後.
- 任務艙: Orion 研發的算順利.
- 登月艇: 外包 Blue Origin, SpaceX 等公司, 應該可以如期做得出來.

但問題是 NASA 計畫在月球軌道蓋一個太空站 (Lunar Gateway), 基本上很燒錢也沒什麼成效, 整體計畫就延後了.
舊 2020-09-23, 11:02 AM #9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anielguo離線中  
Dz6810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16
您的住址: 臺北市
文章: 118
引用:
作者kouiou
關於登月陰謀論。孫維新教授有說過,有兩個現象就可破解陰謀論說法:

1.太空人有做羽毛跟鐵球落地實驗

2.登月車濺起沙土的軌跡是完美的拋物線

若真有如陰謀論所說的有個大型攝影棚來拍登月的影片,攝影棚要抽成真空,但是以當時的科技是做不到的(現在也應該做不到)......

還有登月前三年不是1956年啦......


真抱歉搞錯日期,
我找到登月後三年(1972)的最先進硬碟機IBM 3340照片, 280M容量, 重量大約一個人左右吧.
上傳的圖像
文件類型: jpg IBM 3340 1972 280M.jpg (69.3 KB, 4次瀏覽)
舊 2020-09-23, 11:03 AM #9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z6810離線中  
danielguo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9
引用:
作者Dz6810
真抱歉搞錯日期,
我找到登月後三年(1972)的最先進硬碟機IBM 3340照片, 280M容量, 重量大約一個人左右吧.


阿波羅計畫用的電腦長這樣: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pollo_Guidance_Computer
上傳的圖像
文件類型: jpg Agc_view.jpg (120.0 KB, 205次瀏覽)
文件類型: jpg CN-63-22503-768x881.jpg (89.1 KB, 3次瀏覽)
舊 2020-09-23, 11:05 AM #9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anielguo離線中  
Dz6810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16
您的住址: 臺北市
文章: 118
引用:
作者danielguo
讓人類登月返回, 不管在過去或現代都是挑戰. 但對美國來說主要還是預算不足和優先度不高. 舉例來說, 現在去月球返回, 對研發新科技來說其實幫助不太, 那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送人登月?

主要的科技要求:
- 火箭引擎: 老掉牙的 RS-25, Shuttle SRB.
- 火箭: 太空梭改過來的 SLS, 進度落後.
- 任務艙: Orion 研發的算順利.
- 登月艇: 外包 Blue Origin, SpaceX 等公司, 應該可以如期做得出來.

但問題是 NASA 計畫在月球軌道蓋一個太空站 (Lunar Gateway), 基本上很燒錢也沒什麼成效, 整體計畫就延後了.


這不是NASA自己決定有沒有效益, 幫助夠不夠大的問題,
這是老闆川普與副老闆彭斯壓著畫押的任務,
(當年也不是個有沒有效益, 幫助夠不夠大的問題, 是甘迺迪壓著畫押的任務)
而且月球上的氚很多,
這可是即將展開核融合能源產業的關鍵材料,
怎麼會沒效益?
舊 2020-09-23, 11:11 AM #9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z6810離線中  
Dz6810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16
您的住址: 臺北市
文章: 118
引用:
作者danielguo
阿波羅計畫用的電腦長這樣: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pollo_Guidance_Computer


兩張圖很不匹配,
上面顯然沒幾個邏輯閘的運算能力,
不要說登月任務的複雜計算,
連下圖的螢幕顯示功能都做不出來吧.
舊 2020-09-23, 11:15 AM #9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z6810離線中  
danielguo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9
引用:
作者Dz6810
這不是NASA自己決定有沒有效益, 幫助夠不夠大的問題,
這是老闆川普與副老闆彭斯壓著畫押的任務,
(當年也不是個有沒有效益, 幫助夠不夠大的問題, 是甘迺迪壓著畫押的任務)


現在的NASA不是當年的NASA, 預算執行力和規劃能力都不好, 所以2024基本上不可能. 但就算2024做不到, 只要計畫沒取消, 延個幾年應該就沒問題了.

引用:
作者Dz6810
而且月球上的氚很多,
這可是即將展開核融合能源產業的關鍵材料,
怎麼會沒效益?

月球上是氦三很多, 不是氚很多, 另外He3對現在的人類一點用都沒有:
1. D-He3融合比D-T還難好幾倍, 閣下有聽說有哪個國家成功蓋了D-T核融合發電廠嗎?
2. 月面土壤的He3含量低到不行, 需要大規模採礦才有效益. 目前人類沒有科技在月面大規模採礦.
舊 2020-09-23, 11:21 AM #9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anielguo離線中  
danielguo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9
引用:
作者Dz6810
兩張圖很不匹配,
上面顯然沒幾個邏輯閘的運算能力,
不要說登月任務的複雜計算,
連下圖的螢幕顯示功能都做不出來吧.


第一張圖顯示的是上面的Core rope memory, 用這種唯讀記憶體來代替硬碟的功能. 邏輯閘用的是IC. 建議閣下仔細閱讀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pollo_Guidance_Computer 再來評論不遲.
舊 2020-09-23, 11:23 AM #9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anielguo離線中  
LDSKING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1
文章: 652
引用:
作者danielguo
撇開價格不談, 以制導系統來說, 上面有沒有載人其實原理一樣. 就是質量大了好幾倍 (16400kg vs 5800kg), 引擎和RCS推力都要加大, 另外要有備援避免主系統故障. 有人只是要花不少質量載維生系統, 生活空間, 梯子等等.
進入月球軌道有載人和沒人的重力加速度和角度就不同了吧,五十年前的技術、電腦計算...
舊 2020-09-23, 11:25 AM #10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DSKING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32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