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604
|
台灣 - 大自然的反撲 - 堰塞湖
2025-09-23 花蓮光復鄉堰塞湖潰決「如1水庫灌入市區」 關鍵2個月時間軸曝
樺加沙颱風帶來豪雨,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下午壩頂溢流潰決,洪水與土石瞬間傾瀉, 導致市區一樓幾乎滅頂,2人死亡、30人失聯、逾200人通報受困。 這座堰塞湖於7月成形只有短短2個月,且規模龐大,高度約200公尺、湖面面積達140公頃、 滿水位蓄水量可達9100萬立方公尺,相當於一座南化水庫,潰決所釋放的能量足以摧毀整個下游市區。 堰塞湖潰堤的必然風險 堰塞湖的壩體是天然崩塌物,結構鬆散、不具人工工程的穩固性。 一旦降雨過量或水位超標,壩頂溢流就會侵蝕壩體,加速潰決。 由於水量集中、釋放迅速,下游居民通常僅有極短時間應變,這使堰塞湖成為山區最危險的潛在災害之一。 ![]() ![]()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604
|
2025-09-24 馬太鞍溪堰塞湖災情為何這麼嚴重?為何不能事先破壞壩體?
儘管這次中央和地方嚴陣,但仍對光復市區造成嚴重災情,花蓮縣府強調, 堰塞湖大規模溢流在國內沒有先例,相關單位都已盡力在做。 光復鄉在地縣議員蔡依靜說,這次畫設的影響範圍比八月大,更加精準,撤離戶也比上次的六百人多得多, 但因為每戶情況不一樣,若能更精準預測街道淹水情況,會讓民眾更清楚如何應變。 ![]()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604
|
2025-09-25 臺灣山區易形成堰塞湖 曾釀小林村滅村悲劇
根據農業部統計,一九七九年到二○二五年,全臺灣共有八十八處天然壩堰塞湖案例, 其中八十二處已潰決,僅存六處,其中尚在監測中的堰塞湖有三處。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董家鈞表示,堰塞湖主要造成兩大災害,首先是上游迴水, 聚落、道路與設施恐遭水淹,更危險的是壩體潰決。 臺灣最嚴重的災情是莫拉克風災時的高雄小林村,聚落上方土石流加上堰塞湖, 在短短兩小時內潰決,最終釀成滅村悲劇。 董家鈞也指出,一般而言,堰塞湖會隨時間被土砂填平、蓄水量減少。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604
|
2025-09-25 花蓮堰塞湖蓄水量大降剩15% 紅色警戒無法解除原因曝
花蓮光復鄉堰塞湖洪災進入第三天,農業部持續監測堰塞湖狀況,目前水量已從9100萬立方公尺大幅降低, 下降到1300萬立方公尺,蓄水量只剩15%,評估不會再有「大洪水」, 但必須綜合考量天候、壩體穩定、河道土砂等狀況,才能解除紅色警戒,仍不能掉以輕心。 ![]()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604
|
2025-07-09 921「草嶺潭」再現?地方憂潰壩 當年的治水功臣說話了
雲林古坑清水溪草嶺段出現堰塞湖,讓人想起當年921地震後的草嶺潭, 當時時任第四河川局工程司、現任經濟部常務次長賴建信援引水庫原理, 挖設溢水河道排水,最終讓草嶺潭堰塞湖消失; 針對此次堰塞湖,賴建信說,應謹慎面對,但勿過度擔心,因與當年規模不同,且已有溢流狀況,現階段就讓它安全溢流。 921地震引發崛畓山大走山,造成雲林草嶺村29人罹難,清水溪上游更形成「草嶺潭」堰塞湖, 當年賴建信每日監測研究解方,援引水庫原理在土壩上挖設引水道,至2001年颱風豪雨沖垮壩體後消失; 此次災情重現,地方擔憂。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Oct 2000 您的住址: 新竹 台灣
文章: 291
|
引用:
真心覺得台灣有些地方不適合住人,先民不知道,現在科技進步了, 可以排除掉,地震斷層、落石、水風災,個人能做的就是房子買在安全的地方, 有能力把家人帶走。 以國家的角度來說也要盡力把人遷走,花大錢修山路,颱風來又斷,CP值很低。 當然民眾是不理性的,祖先、親戚、生活習慣 吃力不討好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8 您的住址: 銀河系
文章: 167
|
引用:
這個之前呂副總統講過 就被罵翻了 ![]() ![]() ![]() ![]()
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封鎖名單: cjan Kentnet rcack 冰的啦魔王大人 沒問題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Feb 2013
文章: 772
|
引用:
我覺得先民不是不知道, 而是要靠山吃山。 把人遷走, 接下來要怎麼討生活才是問題。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8 您的住址: 銀河系
文章: 167
|
引用:
所以呂前副總統建議原住民 可以移居中南美洲 https://www.epochtimes.com/b5/4/7/11/n592915.htm ![]() ![]() ![]()
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封鎖名單: cjan Kentnet rcack 冰的啦魔王大人 沒問題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2 您的住址: 飛機跟捷運在窗外跑來跑去...
文章: 2,544
|
其實我不太同意什麼大自然的反撲這種說法
這次發生的地點在深山才難以因應 但深山降雨山崩淤塞那就是大自然的日常而已 根本不是人去引發颱風山崩,人就是一群螞蟻 大自然只是不小心踩過去,他沒有在管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