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3 您的住址: earth,taiwan≠china
文章: 1,853
|
「國造重型50大口徑的反物質狙擊槍」計畫,建議導入電子瞄準系統
國防部正在執行「國造重型50大口徑的反物質狙擊槍」計畫,我認為這是好事,
因為50口徑的反物質狙擊槍的造價並不便宜,子彈也很昂貴,在國內生產也能確保供應即時且足量, 高倍數且能在夜間使用的狙擊鏡也是必要之物,這款狙擊鏡的造價同樣很可觀。 以狙擊1500m~2000m為例,需要使用30~50倍的放大倍率,且須具備夜視能力, 這在國外買的價格在每枝10萬台幣以上。 然而中共國可能發動侵略戰的時間點預計最快在2024年底~2025年初,真的沒有多少時間讓我們準備了。 我認為應馬上導入『電子瞄準系統』,可以快速擴充戰力,而且成本不貴, 而這個系統也必須由中華民國自行研發、生產。 『電子瞄準系統』的簡介: https://youtu.be/Pmteh_NChOQ 『電子瞄準系統』讓沒甚麼用槍經驗的女性快速成為狙擊手的簡介: https://youtu.be/q0oGZ4TZr5k "50口徑的反物質狙擊槍"的主要用途: 攻擊在台灣沿岸搶灘登陸的敵軍船隻。 以台灣的海岸線來說,有利於共軍登陸的地方有14處,但是每處都放足量的重型武裝來把守並不可能, 萬一判斷錯誤,轉移部屬也很花時間,更可能來不及。 要防禦共軍登岸, 要攻擊在台灣沿岸搶灘登陸的敵軍船隻, 最佳方式為射程10~30km的車載型短程導彈, 然而這類導彈的長度約為2m~4.5m, 搭載的車體不小,愈大的車體愈不利於轉移部屬。 次一級的選擇,我認為是射程2000m的反物質狙擊槍,可以有效破壞登陸艇、殺傷來犯敵軍。 且轉移部屬也比"短程導彈"靈活。 以14處可登陸的海岸來評估,我軍至少需要2000枝射程2000m的反物質狙擊槍, 搭配觀測距離為2.5km的『電子瞄準系統』真的是火力驚人, 平均每個登陸點部屬143枝狙擊槍,如此數量才有足夠的嚇阻力、防禦力。 有人認為導彈之下的第一替代方案是坦克或戰鬥直升機, 我認為不可能,因為這2者在喪失空優的情況下絕對是高價的活靶。 目前國外的『電子瞄準系統』的有效觀測距離為900m,這還只是民間企業的實力, 若以台灣國家之力來發展,『分離式』的2.5km的電子瞄準系統並不難做, 這系統只是個『觀測儀+計算機+螢幕投射』的總成而已。 為何是『分離式』的? 因為觀測距離太遠,功率和鏡頭必定不小,耗電量大也代表要加大體積來放電池, 再加上需要夜視功能,過大的體積要架在狙擊鏡的位置並不妥。 以我接觸狙擊的經驗來說, 傳統方式訓練出一名800~900m級別的狙擊手,最少需要2000~3000顆的訓練量, 訓練時間也需要半年以上。 若想要2000m打的準,沒有5000發的射擊經驗是別想達到的。 而使用這種系統,正常人只要30~50顆子彈的訓練量就能成為800~900m級別的狙擊手, 但缺點是速成的狙擊手一旦沒有這個瞄準系統, 可能連50m目視射擊都打不準。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632
|
引用:
2021-11-09 能打輕裝甲、直升機!國造重型50大口徑的反物質狙擊槍 年底前戰術測評 美國陸軍目前使用的「反物質狙擊槍」,正式命名為「長程狙擊步槍.50口徑,M107」 (Long Range Sniper Rifle,Caliber .50,M107), 會加註「.50口徑」係指槍枝使用0.50英吋(12.7公釐)彈藥; 根據美軍在「沙漠之盾」和「沙漠風暴」行動中的使用經驗,有效射程超過1500公尺, 甚至曾出現過2500公尺的命中紀錄,在使用穿甲燃燒彈時可有效摧毀雷達站、 卡車以及停放的戰鬥機等戰略物資; 技術數據最大射程可達6800公尺。M107空槍重12.88公斤,全長1.45公尺; 槍管長0.74公尺,採「退縮式」槍管設計吸收後座力; 彈匣10發供彈,上機匣頂部戰術導軌可安裝瞄準器。 Mobil01 50狙擊槍也要國造.... ---------- 期待E大的提案能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亮相,好讓全民了解E大的苦心!! PS. 忘了之前E大提案了啥東西,不知有沒超過5000個覆議.... 此文章於 2022-10-07 12:28 AM 被 polor 編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3 您的住址: earth,taiwan≠china
文章: 1,853
|
若仰賴電子瞄準系統,則不用額外大量訓練狙擊手的觀測員,可節省人員開銷。
且這個系統的射程若可達到2.5KM,便也能輔助反物質狙擊槍攻擊敵方的直升機, 所以算下來,這筆研發費、製造費並不虧。 在徵招自願役方面: 以現行的國軍編制、運行模式,常保2000名俱備2000m射擊能力的狙擊手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但國內有不少男性對狙擊有興趣, 我認為可以以此為噱頭來嘗試徵招『狙擊自願役』。 狙擊兵退伍後的治安問題: 若讓他們仰賴電子瞄準系統進行遠距離射擊訓練,而非傳統的大量狙擊訓練, 只要沒有這個電子瞄準系統,這些士兵可能在退伍1年後連200m的射擊都打不準, 因此我想對民間治安的影響程度有限。 此文章於 2022-10-07 12:29 AM 被 EANCK 編輯.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632
|
2022-01-23 交裝陰影 國造輕型狙擊槍彈著精度不足驗收不合格
但據指出,輕型狙擊槍在去(110)年3月測評合格後4月實施量產, 但去年陸軍司令部於11月25、26日至205廠實施輕型狙擊槍驗收作業, 受測的3把狙擊槍共射擊5群、每群3發,每把都有高達3群未達精度標準, 即100公尺距離射擊,子彈散布不超過約2.65公分的圓圈內,性能測試被判定不合格, 全案因此判定不合格。 陸軍預劃3月31日前管制完成缺失改進及複驗。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3 您的住址: earth,taiwan≠china
文章: 1,853
|
引用:
在一般口徑的槍枝方面,國軍的設備和技術似乎只能做到800M的步槍,確實是弱不拉基。 至於大口徑的狙擊槍,目前是高度保密階段,根本無法得知添購了哪些加工設備, 今年國防預算大增,希望能撥足夠的款項到這個項目。 輕型狙擊槍、重型狙擊槍在戰場上的定位差很多。 此文章於 2022-10-07 01:13 AM 被 EANCK 編輯.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632
|
引用:
2022-06-02 蔡總統比「讚」!國造T108輕型狙擊槍首次公開亮相 海軍陸戰隊今指出,T108輕型狙擊槍口徑為7.62公厘,由國軍軍備局205廠生產, 是由T93狙擊槍研改製造而成,透過槍枝模組系統化, 有效減輕槍枝重量,增加射距及精準度。 至於進一步的槍枝細節,根據海軍陸戰隊所提供的資料, T108輕型狙擊槍從槍托到槍口的長度為119公分、槍全長140公分(含滅音管)、 重量6.39公斤、有效射程1000公尺、初速792公尺/秒、膛線為5條右旋、 給彈方式為彈夾給彈(10發)、閉鎖方式為「手動槍機閉鎖式」。 今天所陳展的T108狙擊槍是使用美國「Nightforce」公司所生產的狙擊鏡, 並附有Tactical Tough的狙擊鏡防塵蓋; 槍管前端的滅音器亦刻有生產序號與部件名稱,腳架與槍托都是可調式。 ----------- 公共政策參與平台 需要5000個覆議,相關單位依法要有所回應 還在等待E大對於『電子瞄準系統』的提案阿!! PS. E大能再依經驗提出[狙擊]訓練的方案更佳!! 此文章於 2022-10-07 07:10 AM 被 polor 編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3 您的住址: earth,taiwan≠china
文章: 1,853
|
引用:
這種新聞看看就好,尤其是沒有經過實戰驗證的槍枝。 你知道外國的狙擊槍生產公司,對自家產品有多少型號是不敢自家官網上標示"有效射程"的嗎? 主因正是沒有經過戰場上的驗證或是長時間的民間反饋。 影響狙擊槍的有效射程的主要因素是"槍、彈、鏡、人", 彈沒講是甚麼彈,只給區區初速與口徑,相同口徑的子彈可是有很多種類的。 鏡沒講是甚麼鏡,只提個外國品牌有啥意義? 詳細規格呢? 其它相關資料只提到100m射擊測試,打100m和1000m用的狙擊鏡可是遠遠不同的, 我是不知道他們是怎樣推算出有效射程1000公尺的。 此外這也證明國軍目前沒有能力製造相應規格的狙擊鏡,可悲啊。 人的方面也很複雜,槍用起來不舒服、狙擊鏡的刻度用起來不習慣、 狙擊鏡的清晰度與倍率太低、對子彈的軌跡參數不熟悉、對側順逆風影響算不準、對地球自轉影響不會算......, 這些因素在真正的遠距離射擊時都有很大的影響。 槍重6.39公斤,如果能做到有效射程1200公尺則更好,也更適合台灣的戰場。 像是2~3年前出的savage 110 PRECISION,空槍重只有4.04kg唷。 從圖片中看到的改進只有"終於採用魚骨、槍托的托腮可調、槍托的長度可調"。 至於"公共政策平台"? 在台灣懂狙擊的人有幾%? 真正射過1000m以上目標的人又有幾人? 所以我需要費力去對牛彈琴? 直接投書給國防部即可。 你有沒有遠距離射擊的經驗啊? 多遠? 幾槍? 此文章於 2022-10-07 08:37 AM 被 EANCK 編輯.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632
|
引用:
不知E大對於[國防部]的建言,有何官方回應呢? 拍謝E大,個人只有新訓打過65K2(20年了八),再來就是整車打脫殼穿甲(氣壓真的挺強的),不發火更是high..... PS. 期待E大在[公共政策平台]的提案歐,才知道E大的計劃想法及釐清單位責任歐!! 更是希望E大的[經驗]能夠為[狙擊]科目發聲!! 此文章於 2022-10-07 08:56 AM 被 polor 編輯.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or桃園
文章: 1,140
|
引用:
1. 做全自動的才有機會, 還要靠人的可能有問題 2. 以為舉國之力就做得出來你應該太看得起中科院, 現在只是科科院的基本上做不到, 所以觀音那邊一堆廠商才有辦法做生意, 可惜現在技術來源被塑造成世界公敵.... 3. 自行研發, 只要沒有淘寶貨(不可追蹤來源的現貨), 基本上都逃不開非軍事擴散條款.... (科科院現在也很剉, 很多東西都買不到了, 或是得要過東南亞一手才有可能弄到) 再補充一下, 基本上這個案子應該就是和執政後國X國造系列的一樣的東西 規格上, 看看對岸主力的登錄用兩棲裝甲車, 用50口徑能不能貫穿正面裝甲都是問題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ype_...ighting_vehicle 引用:
準備這類東西目標應該是打城鎮戰 剩下的請自行發揮 此文章於 2022-10-07 05:32 PM 被 lifaung 編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3 您的住址: earth,taiwan≠china
文章: 1,853
|
引用:
殲敵於灘頭是最省事的。 打城鎮戰很麻煩,也沒那麼多便於撤退的位置可以佈署重型狙擊槍。 如果動能是4倍以上的25mm穿甲彈都打不穿共軍的兩棲裝甲車, 那這狙擊槍更打不穿, 這樣的話必須改成射程3~4km小型導彈, 其長度約100cm,可以由一般家用轎車運輸。 如果量產3~4km小型導彈,在沿岸佈署方面可以徵用民間車輛,也很方便。 車子開到射程泛圍內,看是要下車架彈,還是要在車上發射,原則上是射完就跑。 而且3~4km也比2km更有利於我方部隊的隱蔽與存活。 ※ 3~4km小型導彈,類似的產品是反坦克導彈,這東西也能拿來打船艦, 市場上一顆大約300~600萬台幣,可重複使用的發射器材另計。 台灣如果自製,看成本有沒有辦法壓到一顆100萬台幣以下,這樣用起來比較不心痛。 此文章於 2022-10-07 06:37 PM 被 EANCK 編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