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l 2005
文章: 217
|
三星 LPL 友達 奇美 的一些感想
1.根據最近的季報來看 友達的毛利是最好的 但就我的眼光來看 三星應該才是是獲利最好的 原因為何呢?因為三星它有認列第七代廠的廠房固定成本 而且一認列就好幾千億 加上因為第七代廠的產能受到佳能曝光機的問題而導致產能無法滿載 所以受現在這麼多的不利因素 三星還是有獲利 這說明三星在景氣或不景氣中皆能有獲利的能力 而且三星的供應鍊能力還是最猛的 它能在大環境的變中快速的調整策略 算是韓國依大巨獅
2.LPL它的獲利也表現亮眼 因其乃與飛利浦合資的公司 其專利數據說比三星多 而其的產品設計還頗具特色 供應鏈也強 算是韓國的第二巨獅 3.三星與LG的優勢在於他們並未將所有的資源壓在LCD上面 他們在電漿 LCD 薄型CRT oled DLP均有不錯的表現 反觀台灣的廠商 全都孤注於LCD上 算是風險極高 4.在產品的設計來看 韓國的這兩大巨獅 其產品設計能力均有日系的水準 雖還無法凌越於日 但其表現世界可是有目共睹的 5.而奇美與友達受限於台灣的政治壓力 投資機會 導致喪失許多機會 而奇美又常以低價搶單 品質不良 而使得其表現比友達差 而友達最近向IBM滿入100多件液晶方面的專利 希望其有更卓越的表現 6.以研發能力來講 台灣輸韓 又輸日 常常觸碰到日本的專利地圖 卻又不賴帳 更近一步進行削價競爭 破壞市場價格 令日本髮指 雖說台灣有這方面的作為只能說也只有台灣做的出來 但不妨思考在一股熱泉砸錢投入在液晶產業 若能成功最好 最怕是出現蛋塔效應 7.台灣的供應鏈環境確實與日韓不同 垂直整合性較差 但聚落性強 萬一大環境變 而於聚落的廠商其應變力也比較強 但是其成本與國際性比較差 以上是最近有感而發 希望大家不要全被液晶遮蔽的視野 因為在平面 數位 的時代液晶不是唯一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3 您的住址: 台北.板橋
文章: 4,241
|
深有同感說,台灣多多加油吧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3 您的住址: 母獅的胸前... XD
文章: 928
|
LCD-TV專利經營困境與挑戰
時序進入夏至,台灣南部大雨淹水,北部燠熱難耐;整個台灣的氛圍,很悶。這種心靈的悶熱,在筆者參與了「LCD-TV專利經營策略研討會」,聽到了難得有趣的討論後,獲得抒解。 2005年6月22日由經濟部技術處主辦,工研院IEK協辦,舉行一場名為「LCD-TV專利經營策略研討會」於台北展開。會中分別由工研院IEK分析師與產研界代表等8人,針對LCD TV的專利布局與經營策略,進行了完整的探討。本文將分享部分研討內容如下。 韓國顯示器產業上中下游整合布局,不容小覷 日本與歐美先進國家是TFT LCD基礎專利擁有國家。其中日本專利主要集中在電子與機電產業大廠,包括Sharp(夏普)、Toshiba(東芝)、Fujitsu(富士通)、Hitachi(日立)、Panasonic(松下)、Mitsubishi(三菱)與恩益禧(NEC)等手中,而歐美專利,則見諸於Guardian、Genesis、Honeywell、Philips等國際跨國企業或是新興技術研發單位手中。 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與不同世代TFT LCD廠的擴建,韓國廠商(包括Samsung集團與LG集團)已經逐漸取得下世代主流技術,並且積極地以國家力量,整合上中下游產業(包括上游材料與零組件,中游面版與相關設備製造商),準備在下世代顯示器產業中,擴大原有專利布局規模。 台灣廠商由於研發資源的分散,無法有效整合上中下游產業鏈(例如奇美支持相關顯示器設備由台灣廠商發展,而友達李焜耀就有不同意見,認為自建設備風險較高),因此在相關專利權的掌握與布局上,不若韓國積極。以國家產業發展觀點來看,韓系廠商極有可能會藉此機會(技術世代移轉過程),拉大與台灣面版五虎之間的差距。 此外,韓國Samsung與LG均屬於同時包括品牌(系統)與面版的垂直整合廠商(這兩個集團在液晶電視與顯示器均屬於全球第一或第二廠商),並且積極開發下世代關鍵技術。台灣廠商若無法適當整合或增加品牌影響力,面對韓系大集團的興起,競爭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韓國展開低價化產品布局的影響 會中多位專家表示,韓國提出2008年顯示器產業開發目標,包括製造成本降低到每一吋7美元,與製程數減少40%+量率維持95%+一貫製程。同時,Samsung和LG集團為首的顯示器產業,也針對該目標,提出相關技術需求,其中包括低電阻配線製程、Ink-Jet Printing製程、新曝光技術、非接觸配向技術、高速液晶注入與Photo Maskless技術等。 一位與會專家調侃韓國人Stupid『哪有廠商會清清楚楚地預告客戶或是消費者,成本即將降低。』也就是說,如果客戶知道2008年的成本那麼低,或是在不久的將來會有大幅的降價,那麼還有誰願意在這個時刻購買產品呢?這個觀點不能說錯,然而,企業競爭是相對的,一旦韓系廠商藉由掌握關鍵技術將價格降到那麼低,台灣廠商勢必面臨非常嚴峻的考驗。也就是說,搞不好其他廠商(包括日本與台灣)就在這種成本降低的過程中淘汰出局,那麼市場競爭中就只剩下韓系廠商。如此一來,供給端幾乎是獨佔或寡站的狀況下,價格的操控就又回到生產廠商的手中了。 因此我們認為,明說成本降低的最大的策略目標,就是結合韓系廠商向心力(包括上中下游與設備廠商),共同打擊包括日本、台灣與大陸的其他競爭者,積極搶佔全球市場。因此,國內廠商有需要針對相關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追蹤。 韓國與大陸專利資料的重要性逐漸提升 以台灣廠商進行專利瞭解與布局角度來看,過去台灣廠商所針對的國家多以美國、歐洲與日本為主,其原因乃是這些區域智慧財產權制度較為成熟,又是主要的競爭市場,因此上述區域的專利申請與布局幾乎已經足夠。 然而隨著新技術的興起(例如下世代顯示器)與新市場的興起(例如金磚四國),我們認為台灣廠商在進行全球專利與技術布局時,除了上述的區域外,需要逐漸加重對於大陸與韓國專利的瞭解。 對於大陸專利的瞭解,除了考量其市場潛力大外,尚包括大陸世界製造工廠角色的興起與研發能量(大量海歸派的興起)的逐漸提升。 而韓國專利布局的考量,主要是因為韓國政府積極投入顯示器產業,並且已有包括Samsung與LG等兩大集團的投入,若加上現階段韓國舉國上下的積極度,極有可能在下世代顯示器產業競爭中,取得部分技術領先。此外,據研討會內容指出,上述兩大集團與其他23家設備業者已經組成專利聯盟組織,並且會共同研究專利案件,讓聯盟成員共同瞭解關鍵技術研發方向,後續聯盟運作方式尚包括專利授權與專利共享等。 基於上述討論,如何掌握大陸與韓國兩主要國家的專利申請與核准狀態,對於台灣廠商布局顯示器產業專利領域,扮演重要角色。 以筆者本身之經驗而論,對於瞭解中國大陸專利,可以直接上中國SIPO查閱,其缺點在於需要支付高額費用才能取得相關專利全文。但是一談論到瞭解韓國專利KIPO,基於語言障礙與韓國政府對於其他國家網域的阻擋(例如有些網域無法從韓國以外網域看到),想要立即取得可不是那麼容易。以現有商用專利資料庫,包括Delphion、MicroPatent與WIPS而言,似乎也只有WIPS能夠查到相關韓國專利,並且下載專利全文(英文查詢介面),其中該資料庫,提供在韓國申請與核准專利的首頁英文摘要(類似日本專利英文摘要)。因此台灣廠商若能善用相關工具,在韓國專利分析上當可免於語言的隔閡與障礙。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analysis/pat058.htm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3 您的住址: 母獅的胸前... XD
文章: 928
|
三星佈局液晶面板產業積極以對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於5月25日在美國波士頓所舉行為期4天的國際資訊顯示學會(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SID)當中呼籲從八代線至九代線,能夠制定共同玻璃基板大小的標準。 三星電子的八代線大小將跟夏普相同,都是採用2,160mm×2,460mm,而其認為的九代線規格則為2,400mm×2,800mm.三星電子提出的觀點是,從八代線至九代線,其目標市場很明顯是50吋以上的電視機市場,由於這個市場是與電漿顯示器面板產業競爭,因此如果計較到底是52吋或者是54吋是較無意義的. DisplaySearch認為目前大尺寸電視市場多由電漿、背投電視把持,因此在大尺寸液晶電視前景尚未明朗之前,面板產業如何透過共通標準的設立,使業者能降低投資風險,將有其必要性.但是一旦面板廠次世代生產線的規格、機台、產品等完全相同,業者間的競爭,將回歸到規模經濟的競爭,這對於三星甚至LG Philips來說是有利的,但是對於台灣廠商來說卻是不利. 無論如何,三星電子為了鞏固其液晶老大的地位,將不斷投資新廠,以拉大與其他競爭者的態度,以及又希望能夠大家跟隨他玻璃尺寸的規格,都使得其他廠商認為「為何要幫三星抬轎」,因此基本上大家還是會根據市場法則來訂定玻璃基板大小. 此外,根據日經產業新聞報導,三星計劃在2010年之前,在湯井地區投資20兆韓元,打造液晶面板主力生產據點.目前來說,三星與索尼合資設立的「S-LCD」七代線已於2005年4月開始投產,而另一條七代線則將於2006年上半開始量產,三星計劃至2010年為止,持續籌建第八、第九以及第十條生產線,極有可能是八代與九代線.此外,並在2010年至2015年間興建第十一條與第十二條生產線.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m...edisplay135.htm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3 您的住址: 母獅的胸前... XD
文章: 928
|
以「債」與「股票」籌資的面板產業,那下一步呢?
友達與奇美在最近紛紛表示,2005年第二季出現淡季不淡的情況,此外,由於佳能(canon)曝光機的影響,全球六代以上生產線新產能開出時程將會延後1季左右。 更重要的是,日前大和證券指出,南韓三星與索尼合資的TFT-LCD七代線S-LCD受到Cell段的製程出現問題等因素影響,讓其目前生產線處在停擺狀態.這些都將影響到2005年下半年液晶面板價格與供需. 因此,在面板產業日漸好轉的情況下,台灣面板廠商紛紛開始擴廠以及籌資,以利後續能夠跟南韓兩大廠商競爭. 預估面板廠2005年將向市場吸金約2,000億新台幣,由於銀行聯貸對面板廠的額度已到上限,2005年面板廠改以股票為主,向全球市場搶錢,其中包含美國存託憑證、全球存託憑證與海外可轉換公司債等. 其實,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台灣現今的面板五虎是不太具有綜效的.而且每一家公司的發展策略與思考邏輯也不同,所以未來如果要進一步整合的話,應該是愈早愈好.而不是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才開始討論合併的問題. 2004年台灣面板廠商主要是透過「債」來籌資.例如:2004年友達向銀行聯貸高達600億元新台幣,而奇美電更是達到1千億元新台幣,加上華映、廣輝、彩晶與群創等都有額度大小不同的聯貸,根據估計約達到3千億新台幣.根據台灣銀行法規定,對單一產業的貸款不得超過淨值5%的規定,因此台灣面板廠商只能向外求援. 在景氣好的時候,面板廠商仍舊依靠股票來籌資,但是一旦走到產業不景氣甚至競爭力日漸被南韓廠商拉大時,這時候問題就會來了.所以還在公司可賺錢的時候,坐下來談談合併或許是比較好的選擇,而不是意味的擴大到難以收拾的地步.台灣面板廠商何時會走到這步,沒有人說得準,但是遲早的事情,何必拖呢!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m...edisplay140.htm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3 您的住址: 母獅的胸前... XD
文章: 928
|
從中國大陸液晶面板廠商崛起談起
以目前情況來看,中國大陸TFT液晶面板的五代線預計從2005年第二季開始將加入液晶面板產業,雖然只有兩條五代線,但是對於液晶面板產業來說,卻代表著,中國大陸已經在液晶面板產業前進了一大步,而且將對於原本在液晶產業之中,走低價路線的台灣來說,是值得關切的大事. 一般來說,台灣廠商所生產的液晶面板都比南韓兩大廠商來說,價差都維持在5美元的差距.不過,隨著中國大陸的京東方Hydis與上海廣電NEC加入市場之後,台灣液晶廠商的背後就多了一個更低價的敵人. 例如:雖著液晶監視器的尺寸別主流往17吋邁進之際,15吋液晶監視器面板一方面因為毛利不高,加上市場萎縮,液晶面板廠商紛紛轉往17吋甚至19吋市場.但是對於僅在學習階段的中國大陸廠商來說,進入15吋液晶監視器面板市場是基本動作. 根據面板研究機構WitsView公佈的資料顯示,現在15吋液晶監視器面板的價格在120至128美元之間,所以,近期市場卻傳出有低於100美元價格,真讓大家傻眼. 這樣在產業之間的傳言是來自上海廣電NEC以低於100美元價格搶佔市場,促使部分下游監視器廠轉而向台灣面板廠要求大砍15吋面板價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即使上海廣電NEC否認,但是其面板價格絕對會低於110美元,甚至更低. 以目前兩家中國大陸廠商來看,如果他們都加入15吋、甚至17吋以及19吋液晶面板市場,那麼可想而知的是,市場價格的規矩與定律將被不按牌理出牌的大陸廠商破壞殆盡.即使台灣廠商認為其面板品質優於中國大陸廠商,但是只要市場價格愈混亂,而且兩者在同一尺寸價格差距超過10至20美元,其實中國大陸廠商愈有機會獲得較大的好處,甚至會打亂台灣與南韓廠商多年在液晶面板的佈局.因此不得不堤防中國大陸的崛起.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m...edisplay117.htm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130
|
引用:
對於第1點,雖然我認同三星是家穩健的公司,不過選擇七代是他自己的策略,AUO選擇6代就是希望學習曲線可以縮短,在公司策略上是相對成功的,更何況AUO也有CANON曝光機,同樣也有問題,CMO也有被CANON連累到 關於5,我不知道這算不算對,不過韓國也頂多是後段背光模組到中國投資(hyuandai不算,目前不成氣候),加上工程師人力成本比台灣貴,那一點他們因為政治佔到便宜了? 關於6,講的是刻板印象,韓國殺價也殺得很兇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Feb 2003
文章: 381
|
看你怎麼想!!
三星、PhilipsLG都有自有品牌,也都做的不錯,我相信這也是其獲利的主因 反觀奇美不多說別的光看它的"ID"就知道沒有用心在做,隨便做做的話不如就別做了 友達就又不同了,他沒有自有品牌的"成品"在外面賣,能有這樣的成績算不錯了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26
|
台灣加油 ~~~
引用:
以目前現況來看, 其實台灣專注於 LCD (OLDE / LTPS 等延伸技術) 產業其實風險並沒有特別高 , 因為目前 LCD 已經成為主流技術及主流產品, 目前 PDP 僅有 少數廠商持續投資 , 且價格居高不下, 再加上 DLP 及 LCD 兩面夾擊, 前景並不樂觀, 而且 目前各 PDP 廠似乎都還在賠錢, 我認為 反而發展 PDP 風險更高. 目前比較值得擔心的是新技術 SED 及薄型電視, 不過兩個技術目前量產能力 及生產成本 都還未有實際數據可以證明會比 LCD 更具競爭力. 我猜想上面兩個技術也會經歷初期生產成本較高的階段 要打入已經被 LCD 佔領的中小尺寸市場還有得打, 再加上目前 世界各LCD 廠皆持續加碼蓋廠的情況下, 我想 LCD 還是會具有一定的優勢的. 不管如何 ^_^ 台灣加油 ^_^ PS : 蘋果日報的相關報導 群創加碼中國後段模組8.97億 此文章於 2005-08-08 04:20 PM 被 ChangeID 編輯.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2
文章: 3
|
引用:
聽起來像是不甚懂財務的人才會講的話, 毛利率低就是低,高就是高,這帳上全部的數字都是有法可循,不是自己說了算的, 更何況,LPL,AU等在第二季有發行海外存託憑證(ADR)的公司,因必需另編一份遵循U.S GAAP的財報,且該財報需另被簽核,所以相對於三星來說,財務狀況都是更加透明的。 另,三星的第七代生產設備屬固定資產(fixed asset),是以逐年攤銷的方式認列的好唄…… 而且因Canon曝光機影響時程及投片量,那本來就是算在三星自己的頭上,奇美不也乖乖的摸摸鼻子認了?要不…三星帶種的話,可以去跟Canon求償。只是到時候機台供貨吃緊的時候,大家就看著辦了…… 再說到專利的問題,如果台灣廠商踩到其它公司的線,他們會呆呆的耍笨讓你用他們的專利嗎?當然是會進行訴訟呀,一但訴訟進行了,也被會計師認定了對財報有重大影響性,這些可能因敗訴造成的損失,都是要被估列在帳上的!所以你看到的這些台灣公司的財報數字,都已經把專利訴訟成本及權利金的成本都算進去了,不是你憑空想像的耍賴不付錢去用別人家的專利!下次看財報,記得把整本看完,你就會發現你漏了多少重要的東西了。 還有……你把排名弄錯了,LPL才是當今面板業第一霸主~ 此文章於 2005-08-10 01:22 AM 被 hsuehchili 編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