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15
文章: 1,456
|
業內已經開始用AI訓練虛擬成員,維護,引導群組討論環境
如題
我們主要經營的是價格在 300 至 500 美金區間的流行輕奢商品。 作為行銷策略的一部分,我們與幾個小品牌合作,建立了幾個大型的社群平台,原本是希望打造一個輕鬆交流的資訊空間,也方便圈內人分享觀點與知識。 但經營了幾年後,陸續出現了一些問題。由於成本考量,我們並沒有聘請專業的社群經營團隊,管理工作大多仰賴資深成員。結果就出現了一個很棘手的狀況:資深成員對新人的排擠。這似乎是許多社群或論壇走到一定階段後的常見問題。 在不同的小圈圈中,逐漸出現了壓迫感與封閉的氣氛,導致不少成員變得不再活躍,甚至選擇退出。 大約在去年,有人提出利用 AI 訓練一批虛擬成員來維護社群氛圍、引導討論。當時我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讓他們去做。結果出乎我們意料:在一個上千人的群組中,只需要不到 20 個虛擬帳號,就能維持高質量的討論氛圍。 這些帳號一方面能適時壓制具有攻擊性的「資深遺老」,另一方面在他們正面貢獻時又能扮演捧場角色,給予情緒價值的回饋。 平常還能幫忙搬運新聞、整理資訊,針對年輕人偏好的話題提供餵料。在發生爭執時,這些帳號也能適時上場扮演和事佬的角色,成為潤滑劑。有了他們之後,管理員幾乎不需要再頻繁出面干預。 現在群組的活躍度明顯回升,發言的人變多了,甚至連一些過去習慣潛水的成員也開始主動參與討論。 我自己感受到,這些虛擬帳號最大的貢獻,其實不只是「潤滑」,而是他們穩定了整個群組的「價值觀底線」。當多數人看到一個理性、有建設性的討論氛圍,以及當負面行為出現時會有一群人跳出來制衡,大家就更願意去遵守這樣的行為規範。 這比由管理員直接封鎖或警告來得自然且有效得多,畢竟大家都知道,管理員也未必總是中立,他有他的立場與情緒。 這也讓我開始思考——如果政府在網路上也投入大約 5% 的虛擬角色,用來穩定與引導輿論氛圍,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 ...................................................... 難怪各大討論區.臉書 最近處出現一堆.疑美.反政府.等忠犬的帳號 ![]() ![]() ![]()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8
文章: 11
|
不是開始很久了
李麥叩常有你說的一兩種動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