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commando001
Master Member
 
commando001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Nov 2010
文章: 2,414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成長減緩是全球經濟的最大威脅

http://www.msn.com/zh-tw/money/tops...ocid=spartandhp
..."
羅格夫表示,目前無法排除全球經濟增長主要引擎之一的中國出現災難性「硬著陸」的可能,他說:「中國正經歷一場巨大的政治變革……與官方公布的數據相比,我想(中國)經濟減緩的實際速度更快……看看世界某些有債務問題的地方,再看看中國。這些地方有信貸推動的增長,但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被稱為全球央行智庫之稱的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近日表示,中國目前債務佔全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為30.1%,這讓外界愈發擔憂中國經濟繁榮是基於不穩定的信用泡沫。"...

我查了一下台灣的國債佔GDP比約40%(法律明定上限40.6%)
日本約250%
希臘快200%
美國約107%
英國約90%
法國也約90%

結果債比高的反而覺得債比低的危險?
     
      
__________________
新。弱弱的戰績
舊 2016-09-27, 06:40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ommando001離線中  
JeiJei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1
文章: 155
中國的危險在於民間貸款,而不是國債。

因為經濟加速成長的情況下,錢一直沒有受控制的轉來轉去。(中國地下金融可是非常龐大的)

例:D的員工A借錢給B,B拿這錢去投資C,C又把這錢拿去投資D的股票。

在D營運正常情況下,有錢大家賺。但今天假如D倒帳了,B跟C又沒有能力去應付自己的負債的話,就會導致連鎖性破產。B跟C因為資產小於負債,不用說。但A把棺材本都借給B了,現在自己被裁員了,那只能流落街頭。

今天把這個狀況放大到整個國家,這就是中國的現況。

而為什麼經濟減緩是問題呢?再怎麼說還是有在成長啊?因為有太多的投資是基於x%成長率去評估的。當成長=或>x%的時候,沒有任何問題。但當<x%的時候,很多借貸就要違約了。因為付不出這樣的利息。
 
舊 2016-09-27, 09:00 P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eiJei離線中  
真象
Basic Member
 
真象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12
文章: 12
引用:
作者JeiJei
中國的危險在於民間貸款,而不是國債。

因為經濟加速成長的情況下,錢一直沒有受控制的轉來轉去。(中國地下金融可是非常龐大的)

例:D的員工A借錢給B,B拿這錢去投資C,C又把這錢拿去投資D的股票。

在D營運正常情況下,有錢大家賺。但今天假如D倒帳了,B跟C又沒有能力去應付自己的負債的話,就會導致連鎖性破產。B跟C因為資產小於負債,不用說。但A把棺材本都借給B了,現在自己被裁員了,那只能流落街頭。

今天把這個狀況放大到整個國家,這就是中國的現況。

而為什麼經濟減緩是問題呢?再怎麼說還是有在成長啊?因為有太多的投資是基於x%成長率去評估的。當成長=或>x%的時候,沒有任何問題。但當<x%的時候,很多借貸就要違約了。因為付不出這樣的利息。

讓我想到當初美國雷曼兄弟破產時,沒有任何一家經濟機構提出警訊,。
而之後連鎖反應導致金融海嘯,現在再看看這些金融機構來講這些話,真的覺得他們是歐美這些先進國家養的狗,叫他們去咬誰就去咬誰。
__________________
難道是這個世界太吵 聽不到自己的思考
有人笑我腳步太小 走不到什麼天涯海角
舊 2016-09-28, 07:24 A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真象離線中  
十年磨一劍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13
文章: 9
引用:
作者JeiJei
中國的危險在於民間貸款,而不是國債。

因為經濟加速成長的情況下,錢一直沒有受控制的轉來轉去。(中國地下金融可是非常龐大的)

例:D的員工A借錢給B,B拿這錢去投資C,C又把這錢拿去投資D的股票。

在D營運正常情況下,有錢大家賺。但今天假如D倒帳了,B跟C又沒有能力去應付自己的負債的話,就會導致連鎖性破產。B跟C因為資產小於負債,不用說。但A把棺材本都借給B了,現在自己被裁員了,那只能流落街頭。

今天把這個狀況放大到整個國家,這就是中國的現況。

而為什麼經濟減緩是問題呢?再怎麼說還是有在成長啊?因為有太多的投資是基於x%成長率去評估的。當成長=或>x%的時候,沒有任何問題。但當<x%的時候,很多借貸就要違約了。因為付不出這樣的利息。


有一部電影 “啊朋友还钱” 講的就是這種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
我揮劍只有一次, 可我磨劍卻磨了十年哪..

舊 2016-09-28, 07:42 A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十年磨一劍離線中  
lora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278
引用:
作者真象
讓我想到當初美國雷曼兄弟破產時,沒有任何一家經濟機構提出警訊,。


2005年,Raghuram G. Rajan(當時是IMF首席經濟學家)的Paper就提出警訊了
沒人鳥他
舊 2016-09-28, 07:53 A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ora離線中  
傲世笑紅塵
Regular Member
 
傲世笑紅塵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6
您的住址: Alantic Ocean
文章: 81
好幾年前就說中國甚麼快倒了、甚麼快崩潰了…

就跟外面店門口貼的告示一樣…

結束營業、跳樓出清…跳了3年還在跳…
舊 2016-09-28, 07:58 A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傲世笑紅塵離線中  
hey_penny
Senior Member
 
hey_penny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1,299
昨天才看完 大賣空 , 什麼時候發生都不知道!!
舊 2016-09-28, 08:05 A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ey_penny離線中  
taisheng..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14
文章: 10
為什麼這些先進發達的國家,都在擴張消費,債留子孫呢?

因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快到了,

戰爭開始,這些債務都洗掉重來了,

現在人口快73億了,

科學家估計地球可支撐的人口,應該不會超過90億,

很快在20-30年就快到警戒線了,

所以近幾年,有些富豪們會很離譜的花錢,

因為有錢人消息比較靈通,知道好日子快到頭了,

急時行樂吧!
舊 2016-09-28, 08:07 A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aisheng..離線中  
TP821893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15
文章: 89
沒關係

我們有堅強的財經團隊

開完會取得全體共識以後

我們一定安!
舊 2016-09-28, 08:31 A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P821893離線中  
commando001
Master Member
 
commando001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Nov 2010
文章: 2,414
引用:
作者taisheng..
為什麼這些先進發達的國家,都在擴張消費,債留子孫呢?

因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快到了,

戰爭開始,這些債務都洗掉重來了,

現在人口快73億了,

科學家估計地球可支撐的人口,應該不會超過90億,

很快在20-30年就快到警戒線了,

所以近幾年,有些富豪們會很離譜的花錢,

因為有錢人消息比較靈通,知道好日子快到頭了,

急時行樂吧!

所以希臘是太早玩爆了嗎

引用:
作者JeiJei
中國的危險在於民間貸款,而不是國債。

因為經濟加速成長的情況下,錢一直沒有受控制的轉來轉去。(中國地下金融可是非常龐大的)

例:D的員工A借錢給B,B拿這錢去投資C,C又把這錢拿去投資D的股票。

在D營運正常情況下,有錢大家賺。但今天假如D倒帳了,B跟C又沒有能力去應付自己的負債的話,就會導致連鎖性破產。B跟C因為資產小於負債,不用說。但A把棺材本都借給B了,現在自己被裁員了,那只能流落街頭。

今天把這個狀況放大到整個國家,這就是中國的現況。

而為什麼經濟減緩是問題呢?再怎麼說還是有在成長啊?因為有太多的投資是基於x%成長率去評估的。當成長=或>x%的時候,沒有任何問題。但當<x%的時候,很多借貸就要違約了。因為付不出這樣的利息。


其實我比較好奇的是報導裡面講國債比達30%

我本來以為是因為中國用國債擴大支出造成後面說的泡沫經濟疑慮

所以國債比很高

但是一查發現中國的國債比其實還蠻低的

難道國債比越高代表越沒泡沫經濟???

可是希臘又炸了...
__________________
新。弱弱的戰績
舊 2016-09-28, 10:22 A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ommando001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58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