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15
文章: 406
|
北市規劃將電競納入體育項目
推電競正名 北市產發局長將拜會體育署
發稿:2015/10/13 12:58 更新:2015/10/13 12:58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13日電)台北市產業發展局長林崇傑有意以官方角色推廣電競產業,昨天邀20餘名電競選手、開發及代理商座談,今天他強調,電競比賽必須列為「運動項目」,近期將赴體育署拜會官員。 林崇傑昨天邀請20餘名電競選手、開發及代理商在北市府舉辦小型座談會,希望透過官方的角色,了解在電競領域上,身為公部門可以幫忙什麼。 林崇傑今天表示,若辦理公辦電競大賽需要獎金、前置作業,以目前市府的狀況來說不太可能花這筆錢,但可以合辦的方式在小巨蛋辦理比賽或轉播,而北市則提供租金減免等優惠,但他強調「一切還在討論中」。 「只要不是運動項目,都沒有辦法得到支持」,林崇傑認為,電競是近年急速成長的產業,但在台灣並非「運動項目」,所以這幾天正與業界積極針對電競產業帶來的產值、流量製作數據,近日將攜帶這份報告赴體育署拜會官員。 林崇傑感嘆的說,電競在台灣被污名化、企業不敢投資、家長不放心通通都是阻力,政府必須在這個過程中將它「正名」,所以繼昨天的座談會後,將陸續以分組模式繼續召開小組會議,期待能以官方角色助電競選手一臂之力、揚名國際。 電競算體育的一種嗎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08
文章: 680
|
連傳統的體育在台灣都不是條出路了,還想把電競歸入體育項目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May 2013 您的住址: 全台林道
文章: 169
|
是台北市產業發展局長想做政績提出的,應該是想不出還能塞到哪個項目去吧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15
文章: 1,017
|
電競這跟傳統體育項目也是有共通點
你的身體能力會隨年齡增長下降 電競非常注重即時反應 但隨年齡增長 眼力、手腳會漸漸跟不上 傳統桌遊是純腦力競賽 累積經驗能一步步增強實力 電競不是這樣 電競選手還沒到30歲可能就被嫌太老、反應太慢 只有少數選手超過30歲還能在電競賽中生存 《聯盟》選手們的年齡障礙?國外研究《星海爭霸II》玩家後指出:24歲反應開始下降 http://www.esports.com.tw/news_detail.php?id=6672 此文章於 2015-10-13 05:34 PM 被 healthfirst 編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944
|
我的電遊年齡從18到26。
22之後靠經驗在撐場面成績。 所以從射擊改玩魔獸。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4 您的住址: 桃園
文章: 2,371
|
別的國家 電競 已經是個很成熟 經濟產值又高的產業了
台灣還停留在古早觀念 打電動 = 不學好 老屁股觀念不跟上時代 台灣新一代的人怎會有競爭力? 而且電競帶動的不只是遊戲產業而已 相關的硬體產業 ASUS MSI之類的 傳播媒體 宣傳 行銷 電競周邊 以及最被拿來說嘴的文創 都會帶動成長 電競在很多國家已經成為主流產業 只是台灣政府不肯正視 面對 沒有配套 別人的職業選手 是以運動員身分被對待 在台灣 連個正名都沒有 看看AHQ那些人 只能掛在AHQ公司裡面 職稱用 "業務"才能享有基本的勞健保 只有等哪天比賽得名了 長官去露個面 拍拍照 握握手 喊喊電競元年 來騙騙選票而已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2 您的住址: 晚上黑壓壓一片的那區
文章: 99
|
我也覺得不是汙名化的問題, 而是沒有出路的問題
社會上那個工作需要很會玩電動的? 可能有吧, 參與遊戲開發? 但問題是, 那不是萬中選一(玩電動的人口, 絕對不止一萬人), 那可能是百萬中選一, 你要把人生押上在百萬分之一的機會? 再者, 市府的政策有可能因人而興, 因人而異, 哪天市府領導換了 會不會又來個會慢跑的,而不愛打電動? 也很難說 如果要做可以, 起碼要是國政以上層級, 結合科技部去推動 嚴格限制比賽選手要有軟體證照才有資格參賽, 要會玩, 你要會開發, 總不是讓你玩一輩子別人的東西 讓選手有天可以變成開發的一環, 產業才會有活水 就像NBA選手, 有天可以買球隊, 有的會去當教練, 總不是五十歲還可以打球吧 軟體開發就像籃球的戰術, 你不學戰術, 其實就是停留在街頭鬥牛 電玩比賽如果與學術脫鉤, 你說他能跟產業結合? 我不相信 玩家玩一輩子, 刻程式的刻一輩子 一個不學無術, 一個不知道玩家的想法 那就沒用了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n 2012
文章: 733
|
如果只是和即時反應有關就能列入體育項目, 那這樣有一大堆東西都算體育不是?
說句比較沒水準的, 我覺得打砲還比較有資格列入體育項目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3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65
|
引用:
...打砲可不是在比誰比較快!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14
文章: 425
|
電競產業還沒有真的成為一個產業啦
現在還只不過是依附在遊戲產品底下的祭典行銷而已 連組戰隊的薪水都還要遊戲公司出錢補貼,企業對組隊、冠名、贊助的態度如何可想而知 台灣更不用說了,遊戲又不是自己開發的,直播網站流量也是別人賺去 有遊戲產業才有電競產業,不然只是吃人家吃剩的渣渣而已 不過政府列為運動項目我倒是很同意,國手代表國家該有的待遇總是要給的 花納稅人的錢扶植或補貼就不必了
__________________
「投手通常開肩膀手術後,旁邊的人都會跟你說『你回不去了』, 但是你真的不用在意,如果你還想投球、想回大聯盟,這些話一點點都不要留在心上, 我以前沒做到這一點,所以才會花更久時間回到這裡。」 -王建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