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4
文章: 1,208
|
勵志書對你來說有效果嗎??
在圖書館借過不少勵志方面的書籍
回想起來,好像在我身上沒引起作用 有感覺的句子會筆記起來,但大多做不到 ![]() 就像臉書上總是一堆人轉發勵志短句或小語 通常都是看一看就過去了,也不會特別留意 對於勵志書,有哪些是讓大家坐而言.起而行呢?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102
|
效果大概跟看***一樣 , 看的時候有感覺 , 過了就算了
而且看越多越麻痺 , 口味會越來越重 就像開版大說的 , 看完之後大多做不到 , 看完***也是 都是騙人的 ![]() ![]() ![]() ![]() ![]() ![]()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388
|
你沒舉一些例子,所以不清楚你要說的是什麼
是故事?還是一句話? 讀一個故事能讓你在其中獲得一些東西 獲得的是什麼東西因人而異,讀過就算那就沒有獲得 一句話就是格言,準則,每個人適用的都不同 當自己的經歷不斷的證實那句話時 就會當作自己的行事準則 勵志只是把你看事情的觀點導向正面 但說的東西是你所不能接受的,那就不會有效果 人的思考是通常越來越有成見的,隨著人生的經歷越長,所謂勵志的素材就會越沒效果 我覺得最後只要知道勵志的目的與作用就可以了 沒必要去尋找去依賴 因為一個大人不會再去相信不現實的故事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4
文章: 1,208
|
引用:
最後一句真的太貼切了 就是覺得不會實現,所以都是看看就算了 最近看的是和尚賣了法拉利,這本書好像頗有名氣 但最後也是看看就算了,因為我都做不到 ![]() 或是說標準太高,甚至可以說是廢話 例如... 不要說謊(忘了標題) 簡單來說就是日常生活中太多人都習慣說謊 所以要罰自己一個禮拜當中的一天,都要誠實 但我這個人剛好相反,我就是太誠實不會說謊 ![]() 還有不要食言(會失信) 我這個人也幾乎不食言,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會說 說不到的就不會去說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所以勵志書中的故事真的因人而異 至少對我的幫助似乎不大 倒是關於愛情/感情上面的勵志小語,對我比較有效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4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279
|
完全不看很多年了
FB很多短篇轉貼~看了總是會看到太理想不切實際的講法 或是根本只是排句、文法漂亮 深究內容則沒內容的 其實真正問題在哪大家心裡有數 敢不敢接自己瘡疤面對而已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189
|
心境,人是由心在牽引,不論是勵志、史詩、情愛等各類書藉,文字只是一種描述,重要的是你能在裡面體到什麼。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944
|
目的與模式我基本是覺得出社會後就要自己有所體悟, 不用靠書.
書本內是給你舉例其中某些做過的行為(嘗試)有什麼效果, 然後看讀者自行應用(判斷). 譬如說有個勵志的說他曾經都周末帶哪些書去咖啡廳, 怎麼作筆記跟靜心閱讀. 重點應該就在於: 1. 怎麼收束心神(相信我這點對於專注學習很重要). 2. 他作筆記的方式, 如果有提到, 讀者可以自己嘗試看適不適合. 當然我著重點偏向於務實與科學, 像厚黑心理學或點一盞燈那類雞湯我就不服用.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10 您的住址: Usa
文章: 211
|
失眠的時候有效果吧~~~~~~~~~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6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8,344
|
引用:
你覺得會實現或不會實現, 你都是對的, 差別只有影響不同. 做 不是只有100%達成才叫做, 有做到10% 20%, 我覺得都算是進步. 人類是活在自我解譯的世界, 當你覺得 是 , 都將會向 是 的方向解釋, 而無關於看到什麼 如果你的信念與作者共鳴, 就覺得他講得有道理, 反之, 則覺得馬耳邊風. 其實文字內容 都是中立的, 端看閱讀的人如何去解讀. 所以才會有些人覺得xxx的文章好, 但也有人只 認為是so so , 甚至有人覺得胡說八道. 看書, 本來就是有機緣的成份, 如果讀者的體驗還沒到位, 再有智慧的話語也無法感受. 對現在沒有幫助的, 不一定十年後一樣沒有共鳴. 而哪時候能讀到哪一本有共鳴的書, 也是一種機緣. 倒是不必太苛責作者與自己. 如果你自己很能自我激勵, 就容易跟這類的書產生共鳴, 然而這些能量不是書本給你的 而是你原本就自有, 書本只是一個藥引, 提點出你內在的動力. 很多人誤以為人可以因為 看書而被激勵, 其實那些書只是打火石, 已有柴火的才能被點燃. 若只想靠打火石 要煮開 一壺水, 自然也是緣木求魚.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13
文章: 164
|
假如看過很多勵志書 發現都沒有用
也有可能表示你這個人臉皮很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