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3 您的住址: ROC 
					文章: 1,204
					
				 | 
				
				歹徒逃逸直接撞!倫敦推「暴力執法」
		
	 當年台灣盛行飆車族時也曾有警察拿竹竿去擋車 不過現在.... 歹徒逃逸直接撞!倫敦推「暴力執法」一年減36%飛車黨 https://news.tvbs.com.tw/local/1036972 歹徒騎車逃竄,不僅自己身陷危險,更可能造成市民困擾甚至被撞!倫敦警察廳近日公布,警方以追撞、逼車讓嫌犯自摔等強硬執法方式,一年來減少了36%機車相關的犯罪率。 據外媒報導,倫敦街道上常會有歹徒騎著機車搶劫路人便逃逸,讓警方與市民相當困擾。因此倫敦警方在2017年開始採用更暴力直接的執法方式,他們派出接受過特殊駕駛訓練的「天蠍部隊」追捕騎車逃逸的嫌犯,不但能直接追撞嫌犯機車,還能用逼車方式讓嫌犯自摔、自撞,甚至誘導歹徒到早已設下的遙控式地面刺釘,讓嫌犯機車一經過馬上爆胎,重摔在地。 倫敦警察廳表示從2017年底至今,原本一年約2萬件的機車搶劫案,犯案率足足下降36%,肯定警方強硬執法的阻嚇力。但相關案件的被投訴率也從24%上升到40%。 天蠍部隊的探長麥克高表示,「天蠍部隊都是專業駕駛,撞向嫌犯時的角度與力道都經過微調,目的是從機車撞下嫌犯,而不是讓他們受傷。」他也說嫌犯遭撞時都嚇壞了,「每個人都說,沒想到你們警察可以這樣做,臉上全是懷疑的表情。」 
				__________________ 期待入手 Nikkor-N Auto 28mm F2 AI改 Leica 50mm f/1.0 NOCTILUX-M 莫名其妙入手 | |||||||
|  2018-12-03, 03:50 AM
			
			
	#1 |   | 
|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47
					
				 | 現在社會中堅人口都是當初寵愛教育出來的居多. (約45歲以下) | ||
|  2018-12-03, 06:15 AM
			
			
	#2 |   | 
|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247
					
				 | 英法兩國是世仇,歷史上打了百年(以上)的戰爭並不多。 不過我比較欣賞英國人,我覺得比法國人有品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 
|  2018-12-03, 08:30 AM
			
			
	#3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11
					
				 | 結果這些國家特別愛管其他國家執法方式  若警法都預告你在跑就讓你摔了,接下來就是嫌犯的選擇了 其他人就別靠腰 此文章於 2018-12-03 08:57 AM 被 PCDVD_2018_2 編輯. | 
|  2018-12-03, 08:55 AM
			
			
	#4 |   | 
|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1,384
					
				 | 天蠍部隊如果在台灣的用路環境遇到三寶、屁孩機車應該會自己崩潰吧 | 
|  2018-12-03, 10:17 AM
			
			
	#5 |   | 
|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3 您的住址: 鋼彈格納庫 
					文章: 202
					
				 | 台灣的警察連噴個辣椒水都會被投訴 ....     我看以後都配一包橡皮筋就好了 ~  
				__________________ 前方有測速照相 , 請放慢素肚 !   | 
|  2018-12-03, 10:21 AM
			
			
	#6 |   | 
|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18 
					文章: 133
					
				 | 引用: 
 配這個不錯,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8yo56YGmp8[/YOUTUBE] | |
|  2018-12-03, 10:39 AM
			
			
	#7 |   | 
|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or桃園 
					文章: 1,136
					
				 | 引用: 
 實際去過以後可能會覺得, 倫敦和巴黎都是Orz的等級 蘇格蘭和法國中南部都還不錯(但比起來, 法國中南部還是比英國整體來的友善) | |
|  2018-12-03, 01:45 PM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