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10 您的住址: 靜香家
文章: 327
|
科技界傳奇人物英特爾前CEO安迪•格魯夫逝世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301619/
美國當地時間3月21日消息,英特爾前任董事長及CEO安迪•格羅夫(Andy Grove)於本週一去世,享年79歲。目前尚不清楚他的死因,但格羅夫長年患有帕金森氏症。 格羅夫留給歷史的最神奇的成績是「Wintel」聯盟。它如同符咒一樣,多年來使整個業界為之入魔。回首過去,格羅夫認為自己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使英特爾太依賴微軟。 與之有關的著作: 《游向彼岸——英特爾創始人格魯夫自傳》 該書講述了格魯夫的不屈奮鬥。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企業英特爾的創始人和前CEO,作為25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商業人物之一,《游向彼岸》的傳主安迪•格魯夫這個「偏執狂」以出眾的管理和驕人的財富,舉世聞名。 但是,他早年有過什麼樣的經歷和動盪的生活?為什麼他要「游向彼岸」?一文不名的猶太少年,如何成為商業帝國的元首?格魯夫的偏執來自於何方?前二十年,決定此後一生。格魯夫20歲前多變的經歷,注定是一個激勵人心的故事。這一切都在《游向彼岸》之中。 《游向彼岸》描繪了一個積極樂觀、有智慧、能堅持、認準方向的格魯夫。或許這就是他能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對本書的推薦語: 我們每個人的前面都有一個湖,大家都要渡過去,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渡過。而有一個人卻渡過去了,他就是安迪•格魯夫──這個美國路人皆知的公眾人物,以他出眾的名聲和驕人的財富贏得了世人的尊重。 有誰瞭解他早年坎坷的經歷和動盪的生活呢? 一文不名的少年是怎樣成為商業帝國的元首的呢?本書是格魯夫第一次向外界坦陳心跡,講述了自己20歲以前多變的經歷。 《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你的企業遲早會走到一個戰略轉折點,企業的根基瞬間發生劇變,技術、規則、競爭環境、行業形態……一切的一切都變了。 如果放任自流,戰略轉折點的破壞力足以葬送一家「好好的」企業。然而,戰略轉折點並不總是通向災難,一些企業可能會利用這個時機躍升至新的高度——如果管理者能夠敏銳地覺察風向的轉變並及時採取正確行動的話。 擔任英特爾首席執行官的11年間,安迪•格魯夫多次被推到戰略轉折點的懸崖邊。最凶險的一次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的存儲器廠商幾乎把英特爾逼入死角,英特爾最終不得不退出內存芯片的生產,轉入另一塊比較新的領地,即微處理器的開發。對戰略轉折點的思考,幫助英特爾在激烈的競爭中得以生存,並成為全球最大的芯片製造商。 格魯夫把他的成功歸功於他在本書中所揭示的哲學和戰略思想。他對商業思想的貢獻在於,他提供了一種新的對付每個領導者所懼怕的噩夢時分的方法。這種被他稱為「戰略轉折點」的災難,他自己就遭遇了好幾次,但在這位頗為警覺的領導者手中,「戰略轉折點」這種充滿威脅的態勢被成功地轉換為一種強有力的良性力量。 在本書裡,格魯夫將他的珍貴經驗和系統思考公之眾,指點在最可怕的環境下、最頻繁的變化中的不敗之路。本書是公認的商務必讀書,同時也當之無愧地被譽為當代領導藝術的經典之作。 安迪•格羅夫生平(1936年9月2日—2016年3月21日): 1936年9月2日,格羅夫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一個猶太人家庭。父親喬治是賣牛奶的,母親瑪麗亞,是一個可愛的圖書管理員。格羅夫從小就被稱為資本家的兒子和猶太人。他父母希望他能用勤奮刻苦來抵消這些偏見。 4歲時,布達佩斯流行猩紅熱,格羅夫也被傳染了,差點一命嗚呼。高燒留下了後遺症:耳膜由於中耳感染而破得像個漏斗,他不得不使用助聽器。 1963年,格羅夫獲得化學工程管理學士學位。此後又進入加州大學伯利克分校,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他選擇了當時半導體革新的沃土——仙童半導體公司。他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著手最新的MOS半導體技術,並很快顯露出領導才能。 嚴格來說,是摩爾和諾伊斯成就了英特爾,格羅夫則是他們僱傭的第一位員工。顯然,這可能是他倆一生中所作出的最英明的決策。格羅夫身上具有他倆所欠缺的東西:無情、強硬的管理才能和執著、嚴謹的工作作風。諾伊斯是公司的外交家和業界英雄,摩爾是研究方面的天才,而格羅夫能夠做使企業走向成功所必須做的事。 格羅夫經常扮演強硬派的角色,正如硅谷另一名人霍根所言:「如果他母親礙著他了,他也會把她解僱掉」。考克斯也說:「你得理解這一切,諾伊斯是個很善良的人,這使他深受愛戴。因此,公司就得有人去鞭策和訓斥後進員工,安迪正好擅長這一手。」有一次他對一位女員工叫道:「如果你是男的,我會打斷你的腿」。 1979年,格羅夫出任公司總裁。當IBM決定採用英特爾8088芯片作為PC的心臟時,格羅夫開始走上前線,並且步入了微處理器發展的中心。從那時起,他強硬的紀律和管理風格就定義了整個微處理器行業。 1982年,美國經濟形勢惡化,公司發展趨緩,他推出了他的「125%的解決方案」。要求僱員必須發揮更高的效率,以戰勝咄咄逼人的日本人。這也是「遲到登記表」的由來。公司規定每天得工作10小時,所有在上午8:10以後上班的人都得簽下大名。某一天,《紐約時報》的記者看到格羅夫也簽了名。 1987年,他成為英特爾新一任CEO,成了英特爾名副其實的掌舵者。 58歲是查出患癌。1994年秋,他的私人醫生為他做了一次全面檢查。一切都正常,只有一項PSA的化驗結果是5,而正常值應是0-4。醫生似乎不在意,格羅夫也沒當回事。1995年早春,在一次度假中,他突然想到了PSA化驗。決定上網查找相關信息,他發現了前列腺癌的新聞組。休假完畢,立刻又做了一次PSA化驗,結果升到了,腫瘤在擴散。他緊急約見了一位泌尿科大夫,診斷結果不出所料,他患了癌。 1998年,公司公佈了第一季業績,讓眾人大跌眼鏡。這年5月,迫於形勢,格羅夫將CEO一職也交給了貝瑞特。 卸任CEO後,格羅夫一直擔任英特爾董事長直至2004年。 當年驚動萬教的「Wintel」聯盟的掌門人 R.I.P.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