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122
|
![]() 從小到大,相信你一定玩過各種遊戲,從簡單的、隨手就能上手的小遊戲,到複雜到令人燒腦的挑戰。
但你是否想過,光是「玩遊戲」這件事,其實也能玩出層次、玩出境界? 中國知名科普作家萬維鋼博士,曾經分享過一篇頗具啟發性的文章,名為【打遊戲的三個境界】。我讀完後深有感觸,忍不住也把自己的遊戲經驗拿來對照,並整理成了這篇文章。 接下來的內容,我不僅會帶你認識「玩遊戲」可以分為哪三種境界,還會揭露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在遊戲中總是感受到那麼多的樂趣?原來在背後藏著兩個關鍵因素。 此外,我還會多加分享一個你可能沒想過的問題:為什麼那麼多人寧願沉浸在虛擬的遊戲世界,卻不願意在現實生活中努力追求成就感?其中的心理機制,其實非常值得深思。 最後,我還會告訴你,當遊戲不再只是遊戲,而是一種極致的藝術境界,那會是怎樣的畫面? 對「打遊戲的三個境界」這個議題感興趣的網友們,千萬別錯過這篇文章即將帶給你的精彩內容喔 ![]() 玩遊戲的第一層境界是「有趣」。一款遊戲要真正讓人覺得有趣,至少得同時滿足兩個關鍵條件。 ![]() ![]() 第一個條件是「超現實感」。試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不可能親自指揮變形金剛上戰場與敵人激烈交戰。但在【Mob Control】這款遊戲裡,你卻能夠輕鬆指揮大黃蜂、柯博文、密卡登與天王星,揮舞蜂刺劍、發射離子爆破器,甚至舉起能量晶體錘痛擊敵軍。這種遠離現實的奇幻感,是吸引玩家初次點進遊戲的主因之一。 然而,光有「超現實感」還不夠。能讓玩家長時間沉迷其中的關鍵,是第二個元素:「隨機性」。 ![]() 在【Mob Control】裡,每場戰役勝利後你會獲得卡包、金幣等獎勵,但數量與內容都無法預測。有時候你運氣好,開出的獎勵剛好能升級建築或武器;有時卻所得甚少,只好繼續挑戰下一關。正是這種「永遠不知道下一次是什麼」的不確定感,讓人忍不住一場接著一場,陷入類似抽獎的期待心理。 而這樣的原則,不只適用於手遊,也適用於我最擅長的五子棋。 ![]() ![]() 我還在念國中的時候,就經常和同學下五子棋。那時候我特別喜歡用上圖那樣兩顆黑子夾住白子的開局,總覺得從外圍慢慢包抄對手比較容易打出優勢。 但那時的我,其實根本不懂什麼五子棋技巧,甚至連攻擊資源的運用都掌握得很差。常常隨便走出活三&衝四,被對手擋住後,後續手段也就浪費光了。 不過就算這樣,我仍然覺得好玩。因為那個階段的我,總能在班上找到跟我一樣只懂一點皮毛的對手,彼此勢均力敵,每場對弈都充滿未知與刺激。 或許你會覺得奇怪,為什麼那麼多人寧願花時間泡在遊戲世界裡,追求虛擬的滿足感,卻不願在現實中努力提升自己? 其實,這就牽涉到玩遊戲的第二個境界——「成就感」。 遊戲帶來的成就感,跟現實生活中完全是兩回事。在遊戲裡,只要你願意花時間去打怪、解任務,升級與獎勵總會如期而至;但在現實世界呢?就算你努力讀書、拚工作,回報卻常常遲遲不來,有時候甚至還會得到不好的結果。 ![]() 拿【Mob Control】這款遊戲來說,當一個玩家已經不再滿足於單純打打小兵時,他會開始追求更多——將每個建築、武器、角色升到極致;挑戰雷響、幸運戰鬥、星塵關卡,或是參加PIGGY耐力賽、世界爭霸戰、撲滿競賽……每闖過一個特殊關卡,拿到不同的獎勵,就是一種嶄新的成就感。層層遞進,樂此不疲。 還記得我國中開始接觸五子棋的時候,當時只要贏下一盤棋,就會產生一種莫名的滿足感。那還是個網路撥接、收費昂貴的年代,但我依然願意花時間在網路上搜尋各種教學資料,註冊帳號、加入論壇,只為了跟來自四面八方的對手切磋。 ![]() 隨著一盤盤對局累積,網路帳號的勝率也逐漸攀升。那股從勝率上升中獲得的成就感,讓我一頭栽進五子棋的世界,越玩越著迷。 最後,讓我們一起更進一步地探討玩遊戲的第三個境界,也就是體育和科學的境界。 當玩家走到這個層次,他們已經不再為角色升級、炫目的戰鬥畫面而興奮,他們開始關注的是技術,是技藝上的精進,是策略上的洗鍊。 拿【Mob Control】來說,當玩家進入第三境界,他會開始記錄每一個關卡遇過的地形,分析每一種地形的特徵與變化,反覆嘗試不同的佈陣組合,只為找出哪種策略在特定地形上可以取得最大獎勵。當他掌握了所有關卡的攻略方法,便會把這些成果整理起來,發表成專業的技術文章,並分享給更多人。 ![]() 我學五子棋的過程其實也是如此︰從買書開始,逐步驗證書中的理論是否真能派上用場,把有價值的內容留下,並把不實用的刪去,最後將多年來的理解與技巧,整理成一篇篇技術文章,公開在【魚丸湯ソ五子棋知識宇宙】這個部落格裡。 ![]() 例如,我曾系統性地探討過「五子棋是否存在先手必勝」這個主題,將圖例和跑程式出來的結果,統整成一篇名為【五子棋︰關於黑白不平衡的恐怖真相,你瞭解了多少?】的文章。 當一個人把遊戲玩到這種程度,他已經不再是「玩」遊戲了,而是將遊戲當作一種運動來鍛鍊,甚至是當作一門科學來鑽研。他所追求的,不是單純的聲光刺激,而是技術極致帶來的成就感,一種如藝術般的專業境界。 從小到大,你是否也曾經如此著迷某款遊戲,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這篇文章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我是魚丸湯,咱們下回見 ![]() |
|||||||
![]() |
![]() |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13
文章: 0
|
1. 打發時間來獲得快樂
2. 透過技術提升來獲得快樂 3. 從其他玩家的痛苦中來獲得快樂 印象最深刻的好像是black ops 1還是2, 可以一直插claymore, 有一個地圖, 上方只有一個通道, 兩邊入口窄, 中間有凹位, 有一個小男生被我在同一個位置炸死5、6次, 最後一次我摸到他後面, 刀死他, 氣到狂吼在哭。 ![]()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5
文章: 26
|
建議樓主,每行文字不要太長,圖不要太大,對閱讀更貼心...
__________________
反廢死,救核能... 同心同德,貫徹始終,青天白日滿地紅...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17 您的住址: 淡水跟北投之間
文章: 2,782
|
引用:
技術不佳只能開修改器虐電腦的路過... ![]() ![]()
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封鎖名單: ankk chumowu cp03 jeffk LDSKING LDSKING II leeking leeko MyChris River Spinach smoguli Whole Truth wpc0406 YorkHapy 冬之炎陽 冰的啦魔王大人 沒問題 爆走企鵝 tvt hill45678 rcack 卜派 polor manoerina afeaanpv SUNGF 感謝網友提供的篡改猴script, 可惜失效了 ![]()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pr 2002
文章: 102
|
應該是在電子陽萎初期那一層…
__________________
網路無罪,有罪的是人心……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5
文章: 26
|
記得當年玩dablo時候,聽到曼陀鈴異國音樂的悸動,有初遇怪物的刺激,
有打寶的興奮,有升級的快感...
__________________
反廢死,救核能... 同心同德,貫徹始終,青天白日滿地紅...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16
文章: 95
|
以前有段時間瘋玩世紀帝國,在一個有積分排名的國際平台上、跟一群朋友一起玩
線上也認識一些其他地區的玩家,常一起組隊跟人家打2V2或3V3的房間 個人玩遊戲比較喜歡那些有互動的、互助合作類型的遊戲 後來玩魔獸世界也玩了好多年,都是回憶了.......
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許多事 成也執著、敗也執著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如果是大量玩遊戲, 我算比較晚, 主要有2個, 三國無雙(有陣子) & 魔獸世界(比較長期).
三國無雙很簡單, 除除草, 看看美術正妹, 純粹眼睛與手指的互動, 腦子是幾乎可以放空的. 魔獸世界是超現實且[非常放鬆], 買月費, 不玩也掛地圖, 開著聽背景音樂. === 那時候是超長時間工作, 用17.3"的筆電玩遊戲, 因為我喜歡大自然環境. 但工作在工廠, 台灣綠化也少, 除非是假日出去玩才比較容易去山區放鬆. 記得是荊棘谷, 銀月谷之類的, 背景音樂都很不錯. 早期魔獸還沒有升級階梯, 等級有封頂, 雖然有裝備/武器的特殊, 但數量不多. 主要都是特色, 綠藍紫橙, 我2套裝備互換(無橙), 副本裝&野外耐力裝, 武器物理輸出. 選牛頭人薩滿(玩過魔獸就知道耐力組合 XD) 邏輯很簡單: 副本上BUFF給大家, 然後學會走位, 補一些物理輸出. 在野外放鬆, 收集東西(2個職業技能可以做出更多上BUFF的消耗品). 在野外看運氣, 偶爾遇到比較強的怪, BUFF+耐力去磨死NPC也有. ![]() ![]() ![]() 舉例一個搞笑的回憶: 在銀月谷點蠟燭拉怪. (薩滿圖騰射小火球) 此文章於 2025-07-16 07:22 PM 被 Earstorm-5 編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