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Jason Ju
色溫即用以指稱其光色相對白的程度,以量化光源的光色表現。根據科學的理論,將一具完全吸收與放射能力的標準黑體加熱,溫度逐漸升高色亦隨之改變;黑體加溫到出現與光源相接近光色時的溫度,定義為光源的相關色溫度,簡稱色溫,以絕對溫度K (Kelvin,或稱開氏溫度)為單位。
光色愈偏藍,色溫愈高;如偏向紅則色溫愈低。一天當中日間的光色亦隨時間變化;日出後40分鐘光色較黃,色溫3000K;正午陽光雪白,上升至4800~5800K,陰天正午時分則約6500K;日落前光色偏紅,色溫又降至約2200K。於人工光源來分有鎢絲燈泡2000~3400K,一般米色光管2600~4000K,一般白色光管6000~8000K,而設計印刷行業則需要有5000K標準色光管。為什麼要有標準色光呢!
|
謝謝提供原理,老實說常在調卻不知所以然..

我是從另一位業餘人士說出是因為東方和西方眼球顏色不同,
看的顏色舒服度而比較出的的色系,未經證實卻又有些道理????
不過現在好像傾向設計冷暖色系的調整了....不知是否有些道理???
還是要有些好文章增長知識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