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dmdm
Junior Member
 
dmdm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00
您的住址: 山間角落
文章: 804
算了....

PO完這一篇我也不想再多PO了;


兩年前,也就是2000年時,MIT發佈了所謂的『活氧』(Oxygen)計畫 。這算是human factor跟電腦界最想要結合的地方;利用最簡單的方式、最直覺的操作來使用電腦。

不管是操作方面、介面、使用;很多地方電腦都需要修改。而藍芽 就是簡化的開端之一,以強大的連結性以及移動性為主要訴求,並且作為所有電子的橋樑,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

至於WLAN。可以是說一個誤打誤撞之下的產物;當初由於藍芽chip量產以及generation制訂上的難產,使得較早推定的藍芽停滯不前。所以WLAN才會在『電腦端』上順勢竄起;如果單純要比頻寬的話,現在的ieee 802.11當然是快過藍芽囉。但是訴求不同,更何況WLAN對於未來的mobile以及PDA還有Tablet PC、微軟現在也推動的Mira更是一個稚嫩的介面。

可以知道的是,當初以手機業界強力看好下,突然萎縮的景氣以及手機銷售上的萎縮,使得廠商紛紛考慮藍芽功能加入後的成本,還有未來3G可以慢慢的玩,也是藍芽沒有順利的出現在大家的眼前的阻力之一;好像也只有Ericsson有推出(宣示意義大)。

Oxygen的計畫,以及電腦業最終想要推動的都是最『simple』、最『smart』的事情;不然apple也不會整天強調他的親切好用,Nokia不會嚷嚷『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微軟也不會說要創造出更簡單的OS,Palm更不會希望你帶著他到處跑了。

至於說IA以及家電,只能說.....這跟文化以及水平有關。牽扯更多,不想講了。


藍芽只是一個開端與試金石,但是賦予的責任以及背後的意義重大。我想在尚未有新的繼承者之前,藍芽仍是擁有無限潛能的。舉個例子;各位現在都在用的USB也是很早就有了;但是直到可愛的imac(初代機)出現之後,USB才間接的受到了影響慢慢推動,達到現在的規模....


不多說了;免得影響大家繼續哈拉的心情.....pcdvd....唉......
__________________
活著的時候一定要快樂,因為死了以後時間很長。
---奧格威
舊 2002-06-01, 04:15 PM #1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mdm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