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ostfront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358
登陸安其奧(Anzio!)

  這是一部屬於重大戰役後檢討、痛定思痛的戰爭電影,不但對登陸安其奧這場二次世界大戰非常重要的登陸戰役的成效得失檢討,更企圖對人類爲何如此好戰提出說明。

 〈登陸安其奧〉是二次大戰末期的重要戰役,此時德國住各個戰場上已節節敗退,盟軍企圖收復義大利,進佔羅馬的必經路線就是登陸安琪奧。這場戰役由於盟軍情報不靈,加上總指揮的將領過於懦弱保守,使原本可輕鬆獲勝的戰爭,付出了更多更慘痛的代價才贏得利。

  原來美軍搶灘順利登上安琪奧灘頭時,由安琪奧至羅馬之間的德國防備可說是完全虛空,此時若美軍揮軍直下必可兵不血刃的就拿下羅馬城,成爲繼凱撒之後第一個由南部攻入羅馬城的「征服者」。

  然而主其事的指揮官卻認為那是德國人引君入甕的陷阱,因而按兵不動在海邊搶構工事建立橋頭堡,這使得德國方面因而有非常充裕的時間從容的遣兵調將,真的來一個甕中捉虌,所幸美軍在最後關頭仍能識破德國的陰謀,戰爭仍然獲勝。

  儘管獲勝總司令最後依舊是遭撤辭,邱吉爾致電該司令說:『原本希望你能如猛虎出柙,未料你卻龍困淺灘。』

  全片由美國老牌導演愛德華狄米屈克(Edward Dytryk)執導,他透過一個戰地記者的眼光與遭遇,來訴說檢討這場戰役,對於戰爭的本質,主角最後的結語是因爲人類喜歡戰爭這樣沈痛的控訴。

  老牌影星勞勃米契(Robert Mitchum)飾演這位元深入虎穴出生入死的英勇記者�***中原本一向堅持和平理念的他,最後也不得不拿起槍將敵人打死,這樣的安排頗具諷喻性。

  演戰爭片對勞勃米契姆而言,有如家常便飯,他曾演過〈最長的一日〉、〈中途島〉(Midway)及電視播過的迷你影集〈戰爭與回憶〉(War And Memory)等。

  另外參加演出最值得一提的是曾獲四次艾美獎最佳演員彼得福克(Peter Falk),他在片中飾演一個〈冷血殺手〉型的戰士,對戰爭其實也是很無奈。

  彼得福克精彩的演技將這個角色詮釋得十分搶眼,他曾演過〈錦囊妙計〉(Pocketful of Mirarcles)、〈怪宴J(Murder By Death)及〈粉拳繡腿打天下〉(All the Marbles)。

戰略大作戰(Kelly's Heroes)

 〈戰略大作戰〉則是另一種類型的戰爭片,完全以喜劇的方式嘲諷戰爭,同類型較出名的電影還有布萊克愛德華的〈異想天開大逃亡〉(What Did You Do In the War,Daddy?)。

  這部六十年代末期拍攝七十年代初推出的戰爭片,內容與風格上明顯的與前面所述的戰爭片有著很大的不同,由這樣的轉變也可看出時代不同對戰爭看法的不同。

 〈戰略大作戰〉同樣是由布萊恩赫頓(Brain G. Hutton)導演、克林伊斯威特主演,他在片中飾演的軍人無意間發現一個秘密,原來在德國佔領區內有一間銀行藏著大批金條,那個地方離他現在駐紮地很近,俗語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他很輕鬆的說服了大票弟兄組成一個私人部隊,橫衝直撞地開始尋寶了。

  這支雜牌軍為了自己的私利,通過了美軍人攻不下的德國防線,連德國虎型坦克部被他們打得亂七八糟,最後一輛實在無法消滅就乾脆也一起用黃金將那位盡忠職守的德國軍人收買下來,就這樣這些英雄不但打了勝仗立了大功,還爲自己賺進了一輩子享用不盡的財富。

  全片雖屬喜劇,但整個過程編導仍是安排得十分緊張,一個難關接著一個難關,高潮迭起動作不斷。全劇以這些士兵爲爭奪黃金而自己展開一場戰役,來說明戰爭的本質,尤其最後眾人不分國籍「坐地分贓」之情節諷刺得最為露骨。

  參加演出的除了克林伊斯威特、泰利沙瓦拉及唐納蘇德蘭外,還有唐瑞可利斯(Don Ricltles),他是美國影劇藝術學院畢業,演過羅勃懷斯的〈太平洋潛艇戰〉(Run Silent Run Deep),在電視上曾有過一個「個人秀」節目,是個類似胡瓜專門以罵人損人引勝的諧星。

  另外值得特別一提的是Gavin MacLeod,他在片中扮演唐納蘇德蘭的手下,也演過〈聖堡羅炮艇〉(The Sand Pebbles),但是觀眾最熟悉的角色應該是他在電視影集〈愛之船〉中飾演船長。
__________________
Colonel Brandt: What will we do when we lose the war?


Captain Kiesel: Prepare for the next one.
                            

-Cross of Iron
舊 2002-04-20, 10:11 PM #28
ostfront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