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zhou:
這就是重低音有趣的地方,或許也可以說它麻煩的地方。
當然若主聲道可以下沉到50,重低音就調50,這是一種比較簡單,且理論上合理的做法。但是每一個喇叭有其不同的個性,能下沉到50,可能在55~60的表現如何,在50~55的表現又如何?這就不是用數據看得 出來的,否則我們只要看看喇叭的規格、外觀和售價就可以了,也不需要去聽了。再加上低音反射孔的設計,聆聽環境的不同也都會影響低音的表現。
說了許多,還沒回答您的問題。照雜誌的說法,若主聲道與重低音的頻率範圍重疊會有低音抵銷的情形發生(這個我不懂),只是抵銷程度不同而已。
根據我自己的理論,若您的主聲道低音單體不大(單體的口徑會造成低音能力的先天限制),需要借助重低音的部份就比較多了。若您的主聲道很棒,重低音不怎麼樣,那就不要仰賴重低音太多(有些重低音解析 力很差

)。
其次根據我自己的器材、聆聽環境所調整的感覺是:低音抵銷效果,我不清楚。不過頻率的重疊對頻率響應的接續會有幫助,但是要調在哪裡,一定要花時間去試(我不是說一兩天喔,是一兩個月)。在調整時, 您不妨這樣想:實際上主聲道和重低音是兩個不同的實體喇叭(很可能是不同廠牌),現在您的任務是將這兩個實體喇叭組成一個虛擬的喇叭,之間的二次分音需要靠您的耳朵來完成。這樣想是不是有趣多了 。

最後,重低音的音量調整也是很重要的,根據我自己的偏好,在聆聽不同的軟體時,我有時會做不同的調整來滿足我自己的喜好。
花時間了解您的器材,聆聽環境以及您自己的口味是最重要的。就像您在學著作菜給自己吃一樣,如何能滿足自己呢?.....我不會菜,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