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都還沒唸完哪來的工作

動畫壓縮算是課餘嗜好.
我的興趣在日系 ANIME, 也只能就 ANIME 舉例. 一般電影較少接觸, 看到現在還沒看過滿意的製程. 少數幾片 RC1 是 DTS 5.1 1536Kbps (AMERICAN BEAUTY, MEN IN BLACK, PRINCE OF EGYPT), 不過一直無緣得見.
母帶品質以及擷取方式先不論, 以 ANIME DVD 規格而言:
16:9 劇場版, 影像必須是 FILM 24fps, 橫向壓縮 (Squeeze) 格式.
Dolby SRD, DTS 上映作品, DVD 必須有一軌 DTS 5.1 1536Kbps
Dolby Stereo, Dolby SR, DTS Stereo 上映作品, DVD 必須有一軌 Linear PCM
合格的有 ESCAFLOWNE DTS 版, SPRIGGAN DTS 版, 逮捕令 DTS 版 (Bandai Visual)
4:3 TVA/OVA, 影像必須以 FILM 24fps 格式收錄 (30fps 作畫作品除外)
2ch 作品必須採用 Linear PCM, 5.1ch 必須採用 DTS 1536Kbps
合格的有 BIRTH, 渥太利亞 (Victor)
聲音採用 LPCM 2ch 跟 DTS 5.1ch 的 RC2 ANIME 有一百多片, 但 FILM 24fps 則是寥寥無幾. 純 FILM 技術門檻高 (要出動 HDCAM), 退而求其次可以利用壓縮時做 Inverse Telecine. 不過目前 RC2 廠商動用 IVTC 的廠商並不多, RC1 反而用的兇. 若把 IVTC 製程算進去, 劍心 OVA (Sony), 人狼 DTS 版 (Bandai), HandMaidMay (普威爾) 也可以擠上合格名單.
RC2 ANIME 的優點是不用擔心流量, 絕大部分都在 8Mbps 以上, 有不少作品都操到極限. 不過對於 Pioneer 跟 King Record 這兩家要稍微注意, 有時候會被暗算 (ex. 幽幻怪社, 少女革命 TV). RC1 ANIME 就算是 Bandai 也跟著墮落 (ex. Cowboy Bepop), 更何況現在日系廠商幾乎都撤退了, 看不出有什麼希望.
規格底定之後就看母帶水準 (取決於膠捲保存狀況, 過帶技術) 跟擷取方式. 母帶最好是 Digital Betacam, 或是更高的 D1, HDCAM. 影像走 SDI, 聲音走 AES/EBU 以純數位方式進壓縮設備. 大廠財力雄厚自是不成問題, 小廠就難說了. 至於拿不到母帶的盜版商更不用提, 拿 DVD/LD/VHS 這些民生用機類比轉錄下場可想而知.
母帶水準 + 擷取方式 + DVD 規格 決定 DVD 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