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RED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1
文章: 51
Thumbs up

散熱膏加石墨粉末


**這是個省錢的方法 ,不適合要買高極(貴)的人參考 ,想玩玩的人倒可試試。

這是個老方法喔 !

原理是利用"石墨" ,鉛筆的主成份 ,來增加導熱的效果 , .....也許有人就要想了 ,石墨的導熱系數有那麼高嗎 ? 沒錯 ,其實並不高 ,大約在 鉛(鉛筆真的有含鉛,只是遠比不上石墨多),鐵(鋼)的導熱系數上下,(記得是十幾 ,還幾十 K/M ,確實的記不清了 ,確定後再補上。) ,
另外 ,這個方法出現的時代 ,CPU還是 intel 的天下 , 那時的散熱設備不像現在這樣 ,到處琳瑯滿目 , 想做什麼 ,想買什麼, 都可能找得到 。
如果有人有印象 ,石墨片(or 石墨導熱片 ,相當於現在的銅片,CPU保護片。) 在當時 ,還是個效果不錯的東西 ;我想第一個想到的人 ,可能就是由此聯想來的吧。


製作方法如下:
1.準備材料 :

* 散熱膏一份 。
* 鉛筆 建議 B 數要高者為佳,或老舊的碳晶筆一隻 ,(碳晶筆為畫素描常用的工具之一 ,沒有木頭外皮 ,整隻都是石墨 ,純度也比鉛筆高)。
* 軟片空盒 ,或潤喉糖的盒子(不一定要小孟哭過的那種 ) 。
* 牙籤 ,或竹籤(烤肉用的那種),
* 小刀 ,或美工刀
* 報紙 ,背面白色的宣傳單 ,塑膠片(如墊板) ,不要的CD殼上蓋也很好 ,
* 15mm x 60mm 的小塑膠片1片(可從墊板剪下) ,平板的尺也可以(越短越好)
* 乳膠手套 ,保護用

2. 過程

000- 場地
散熱膏沾到不是很容易清理 ,用肥皂洗都要很努力洗才洗的乾淨 ,加上鉛筆芯的粉 ,沾到就是黑黑一塊 ,越去推它擴散得越廣 ;
所以舖舖報紙...... ,工作前基本的準備工作.....。

001- 準備石墨粉
將筆以小刀輕輕的刮 ,注意 ,別太大力 ,用力愈大粉末的顆粒愈大 ,好處是可以快速採集到需要的量 ;
至於多少....我也說不上個定數 ,而且每個人的原始散熱膏也不盡相同 ,我用的是買CPU散熱器送的 ,加到不太容易攪動的情況 ,顏色和碳晶筆畫在白紙上(一般力道)的顏色差不多 。

002- 混合
擠出你需要的散熱膏份量 ,在塑膠片上或潤喉糖的盒子裡平舖開來(不要全部下),用CD殼的不要舖太開 ,約整個CD面積的1/4 ,放在中心 ;
把剛剛準備的石墨粉均勻倒在上面 ,用竹籤攪拌 ,
混合時要像像炒菜一樣 ,要讓他平均受熱 才不會吃到有的焦有的沒熟的菜
加石墨粉則要像加太白粉一樣 ,一份一份一次一次的加;
均勻混合 ,以求導熱能平均、流暢。

003- 採集 & 儲存
在這時用"潤喉糖盒"的就方便多了,只要將蓋子蓋上就 OK 嘍 !
不過使用塑膠片也有好處 ,由於較易攪拌(沒有盒子的邊) ,往往較為均勻 ;
拿小塑膠片或尺 ,將加工完的 石墨散熱膏 由膠片周圍向中心刮 ,再將其整球挖起 ,放入軟片空盒 ,完成 !!

一定有散熱膏會粘在工作過程中接觸到的工具上 ,看情況收起或丟棄 ,因為沾到雜質(如灰塵) ,會影響導熱與接觸 ,

不用時放陰涼處(其實抽屜就可以了) ,一定要將蓋子蓋上 ,不要碰到灰塵 。


****
我寶貝老弟還因而把我"全新的"碳晶筆給刮掉一節 ,不過他好像把他的P-!!!700穩穩的跑933壓在30度C上下 ,我想測溫是有誤差啦 ,但他之前933不太穩倒是真的(不清楚幾度C)。

加石墨當然比不過加銀 , 但我相信 ,加上近於鐵、鉛數十的導熱係數的散熱膏 ,總比係數個位數的散熱膏好點 ,而且 ,一堆送的散熱膏放在那 ,該丟也不是 ,留下來又不知道該不該用 ,是不是真的該去買貴貴的含銀不導電散熱膏....?(我是想試試啦!)

這個方法應可以讓不少散熱膏 ,再次有利用價值 .......... ,


想玩、有時間的人就試試 ,哦囉 !!!!!!



PS : * 會導電要注意說!!!

** 散熱膏是有毒的 ,在某些國家還禁用呢(聽說的,不要問我那一國) , 所以許多CPU散熱器才會黏上那種特殊的軟膠吧? 工作時要注意呦 !!

*** 導熱係數參考
鑽石 2300 W/m
銀 422 W/m
銅 385 W/m
金 298 W/m
鋁 226 W/m
鐵 73.3 W/m
鉛 34.8 W/m
水 0.556 W/m


很少發表文章 ,有誤敬請不吝指正 ,謝謝
__________________

東西夠用就好, 多-就是浪費;
bu..t...........

不夠用比放著不用更痛苦 。
舊 2001-06-18, 05:11 P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ED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