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Ed.
Master Member
 
Ed.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2,085
摘錄一段關於加里波里(台灣片商翻成「加里波底」也是莫名其妙,光看片名會誤認為義大利建國三傑之一Garibaldi將軍的傳記)戰役的簡述:

第一次世界大戰 - - 國家的洗禮

從1915年四月二十五日他們登陸的那天算起, 直到十二月二十日撤退為止, 英軍武力都被封鎖在近乎垂直的峭壁和狹窄的灣澳內. 那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大屠殺也, 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 發生在澳紐軍團灣(Anzac Cove), 哈拉斯角(Cape Hellas), 孤松(Lone Pine)和蘇瓦灣(Suvla Bay)的山間和水濱, 這些地名都在澳洲無數個戰爭紀念碑上記載下來.

在加里波里一役的失敗, 使澳洲和紐西蘭的澳紐軍團(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rps, ANZAC)因而名垂青史. 從此以後一提到這兩個國家, 就想起澳紐軍團:當英國在1914年八月四日向德國宣戰時, 澳洲身為大英帝國的一份子, 自然義不容辭地參戰了. 工黨和自由黨提出來的從軍號召, 立刻獲得回響. 到十月底澳大利亞第一步兵團的兩萬名自願軍已經受訓完畢, 借道埃及, 派遣到歐洲.

部隊在埃及繼續訓練的時候, 當時英國海軍大臣溫斯敦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擬定戰略, 計劃奪取進攻黑海的通道.由於土耳其人事先得到這些消息, 所以沿加里波里半島(Gallipoli Peninsula)各山嶺挖掘壕溝, 加強防禦工事. 他們的司令官穆斯答發克梅爾(Mustafa Kemal)和德國將軍李曼封桑德斯(Liman von Sanders), 才得以一路順利將戰火綿延到接下去幾個門戶洞開的海灘.

英軍方面共有七萬八千人受傷, 三萬三千五百人陣亡. 陣亡將士當中, 8,587是澳紐軍團的人. 經歷這場由戰火, 泥濘, 榴彈和英勇交融而成的洗禮, 澳洲首度對國家和自我認知有了明晰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
*****我始終反對戰爭,除非為了和平的緣故--格蘭特*****

Miss July: I'm the girl. Why do I have to carry everything?
Steven: I support Women's Lib. don't you?


台灣新文化紀念館 96.10.18~96.12.25

台北市寧夏路89號大同分局3樓
舊 2002-12-12, 11:22 PM #1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d.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