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Ed.
Master Member
 
Ed.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2,085
這邊補充一部也是關於一次大戰歐洲西線戰場的作品"The Trench"《戰壕》(1999)

本片為英國作品,以一戰傷亡最大的1916年索姆河戰役為背景,描述6月29日至7月1日攻擊發起的48小時內,集結在索姆地區的英軍士兵,面對巨大會戰前,因恐懼而來的絕望無奈心境。

其實歐洲國家(英、德)拍的戰爭片也不少,戰時拍的宣傳片也很多,上網多找找相關資料其實不難找到,只是他們沒有好萊塢的強大財力與行銷策略,如果你只是在台灣接受一般性的宣傳,自然會有這樣的誤解。
這方面的訊息接受度,日本,甚至是對岸大陸,可能都比我們高明。

歐洲國家有相當深厚的人文素養,也許在場面處理,或是特效技術不如好萊塢;但是在取材角度,與探討層次,絕對是超前好萊塢。

兩個版本的《西線無戰事》雖然都是美國人所拍攝的,但別忘了原著者為德國人,自然能稟承德國的人文精神;同樣的模式還有二戰東線的《鐵十字勳章》。

至於這部"The Lost Battalion"(2001)老實說,劇情模式就像是"We were Soldiers"《越戰忠魂》的前身,表面是描述戰爭的殘酷,但骨子裡還是美軍是正義代表,涵義都不是很深刻的片子。當然,戰鬥場面還是值得一看。
個人對本片的最大感想是,為何人家的律師能夠勇於從軍,並在惡劣的環境下堅持對所屬部下的責任,度過難關贏得勝利;而我們的律師卻是怯於服役,不知兵又自認為是「國防專家」,真正的大弊案抓不出,倒是會詮釋名詞,如IDF可以曲解成"I do'nt fly""
I do'nt fire"打擊自主國防工業,以製造個人知名度,這樣的人現在是我方三軍統帥。
如此對比,真是令人玩味啊!
__________________
*****我始終反對戰爭,除非為了和平的緣故--格蘭特*****

Miss July: I'm the girl. Why do I have to carry everything?
Steven: I support Women's Lib. don't you?


台灣新文化紀念館 96.10.18~96.12.25

台北市寧夏路89號大同分局3樓
舊 2002-12-12, 10:01 P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d.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