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kazama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苗栗
文章: 573
To jon,

>郵購總成本與對售後服務價值的比較跟本不是我
>的重點!

你不屈不撓的精神令人欽佩,但身為一個消費者
,我只能說你的想法有點過於理想化了。我明白
你的目的在於要求代理商賺取合理的利潤,但我
要說的是:與其如此,倒不如經由成本與價值的
比較來作決定比較實際。因為想得知合理的利潤
幾乎是mission impossible。

先不要提代理進口的商品,先以手機通信費為例
好了。通信費在只有一家壟斷的時代,其不合理
是眾所皆知的。有了多家廠商加入競爭後,費用
節節下降,但真的就合理了嗎? 這個答案可能就
因人而異了。

在資本主義的社會,想要檢討廠商利潤是否合理
,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試問你要以何標準來認定
? 比方說,前年尾牙,台灣大哥大員工有多台
BMW 可以抽獎,是不是可以由此認定台灣大哥大
收費過高? 消費者是否要質問:少抽幾台,或抽
價格低一些的車,省下的錢不就可以降低通信費
了嗎?

想認定利潤是否合理,必須有兩個要件:首先要
有合理的獲利標準(比如說10%),且廠商的成本要
公諸於世。問題是,這兩點要實施都有其困難。
台灣大哥大要賺幾個百分點才合理? 這就有得吵
了。要他們公佈各項成本,除非立法規範才有可
能,而立法建立成本定價估算公式通常見於獨家
壟斷的事業如水電等。即使立法要求,學過會計
的人應會知道公佈的成本其正確性仍有待檢驗。

身為手機用戶,能做的通常是誰家的費用划算,
就換那一家的門號,如此自然能促使廠商經由競
爭而推出合理的價格。想得知「合理利潤」不只
麻煩,而且不太可能。

再回到音響的例子。不幸的,許多音響是獨家代
理,此時能夠制衡代理價格的只有郵購或水貨。
海外郵購與水貨此時正扮演著競爭廠商的角色,
消費者可衡量因人而異的總郵購成本與售後服務
的價值,做出自己覺得較划算的選擇。

身為消費者,最有效的作法是在平行輸入與代理
商品間擇一購買,如此自然能制約代理價格。你
當然可以主觀認定代理利潤過高,但想要做到客
觀,必須有前述兩要件,問題是要如何獲得那兩
個要件?

再舉SONY的電視做例子。我主觀地認定新正代理
價格過高,雖沒有客觀的數據証明,但這並不影
響我依價值評估而買水貨電視的決定。水貨電視
多賣個五千台,遠比批評新正五萬句有效。

>但看看國內的環境,好的服務所以要價錢要高!?
>這是什麼觀念?

你提到的幾點,如好的服務是應該的,相信大家
都非常贊同,但這一點只能由多數消費者能夠
把服務置於價格之前,再針對服務好的廠商中,
選擇價格最漂亮者的作法來達成。當服務差的廠
商都被淘汰後,才有可能做到類似美國的情形。
以台灣目前的消費生態,多數人先看價格,想做
到這點恐怕很難。這是互相的,不能單方面要求
廠商。服務差的廠商當然是要大力批評,但光批
評不夠,還要有足以建立優質消費環境的良好消
費習慣來配合才成。否則BBS 上罵中華路奸商罵
了十幾年,頂多罵倒幾家奸商(有些還罵不倒),
對改善中華路的消費環境卻無多大幫助。

美國我也待過,對當地的良好購物環境也極為
激賞。但那樣的良好購物生態是由優質廠商與購
物習慣良好的消費者共同建造的。台灣想要有那
樣的購物環境,兩者缺一不可。
舊 2001-04-26, 09:11 AM #71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azama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