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 Member
|
To jar123,
呵呵,我當然知道KR拿到的價錢應該不是美國零售商的
價錢。之前一篇文章,我原本想寫得更多的,但該文主
要的目的在於為兩種不同立場的發言緩頰,而少寫了些
東西。既然你提到了這點,就把我的想法寫的更具體些
吧。
以消費者以及代理商的身份向國外購物,各有各的優勢
與劣勢。這些優劣勢都會影響郵購的可行性:
消費者:
優勢:無管銷成本、可輕易比價、低稅負
無庫存風險(想要才買)。
劣勢:採購過程風險(不肖網站、貨運損毀)、
無售後服務、高運費、可能的關稅
代理商:
優勢:大量進貨的折價(商品與貨運)、以經銷價進貨
劣勢:管銷成本(含售後服務)、高稅負、庫存風險
你我都是消費者,犯不著費心地去計算代理商的各項
成本(事實上也不太可能),只要代理商價格高於郵購
總成本加上主觀對售後服務價值的認定,選擇郵購是
很正常的事情。反之自然會選擇代理商品。
版上的爭議,正是源於郵購總成本與對售後服務的主
觀認定這兩項變因,而這兩項變因明顯地因人而異。
比如說jon兄,他有親友在美國幫他降低郵購總成本,
且他主觀認定KR的售後服務價值不及價差,自然會選
擇郵購。而巴斯兄明顯地主觀認定售後服務超過價差,
而選擇向KR採購。這兩種立場都沒有什麼不對。
但是有一種想法則要避免,那就是以本身的情形來考量
別人的選擇。別忘了每個人的郵購總成本與對售後服務
價值的認定都不盡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