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引用:
作者windhm
多少有差異, 台灣高薪職缺如醫生, IC設計, GG賣肝仔, 普遍都是高學歷的, 就連我待過的2,3線半導體廠工程師, 周遭大多也至少是私立前面的碩士以上, 年所得也是在百萬上下, 應該說 知識能力 至少讓當事人有更多選擇空間(以打工仔而論), 要更上一層樓就包含很多因素, 如 更專業獨特的能力, 個性, 社交能力, 家世背景等.
|
當然是有差異, 我的意思是說效益沒有後者來得好.
或許也是後來看社會太厚黑了...
以前還沒進入賽道的時候, 約30年前就很多4~5萬薪了.
但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有些人需要死命做把收入撐上去, 還被主管吐槽.
但也有些人, 納涼, 本薪加上主管給的分數獎金, 日子也過得舒服.
... 後者當然收入相對略低, 但身心很健康啊!
(其實這是當初我回來要入職場的時候, 公務員選項的絕大優勢)
第一波凸顯能力, 我感覺是2008年那兩年左右, 第二次應該是2015/16時期.
那時候工作量驟減, 公司用人就會比較現實, 然而那也是稍微收斂而已.
如果沒記錯, 當時(主管)只是講話稍微和善一些, 但很多獎金也是"強制"分給他人.
離職過幾次, 但有一次印象非常深刻, 主管開會把我的一些幾乎結案的工作分給他人.
我人不在, 沒有開到會, 其實那麼多年我只有機會去參加過一次開會, 基本上不會在意.
但, 一下子把一半的$給人, 這就太過分了.
2個月內就遞出辭呈.
勞資黑暗面, 職場厚黑情況, 我後來都慢慢懂了.
這就是我會說事倍功半(但底子好並不是沒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