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polor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604
引用:
作者怎麼回事
+1

個人也覺得樓主標題下得有待商榷

要說反撲,首先要有人為開發,甚至是過度開發

這次只能說是自然災害,當然從堰塞湖形成到潰堤導致生命財產損失,這中間有沒有人禍就是另一回事了

2025-10-02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是暖化的警鐘

根據聯合國歷年的氣候評估報告,隨著全球地表均溫快速上升,水文循環加劇,
直接的後果之一就是極端天氣的頻率與強度顯著增加,導致颱風攜帶更多水氣,
降雨強度頻破紀錄,形成了放大效應。
此外,臺灣地質與生態的脆弱性高,由於地震頻繁,山體早已鬆動;
長久以來的過度開發與道路工程削弱了山坡穩定性,河川濕地原有的調蓄功能因人為干擾而大幅下降,
加上治理能力與預警制度的不足,終至演變成這場不幸的災禍。
因此,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災難正是氣候變遷與人類活動交織下的「複合災害」,顯示自然風險已因暖化而放大,
社會若無法正視與努力因應調適,類似的災難將不斷重演,且會更頻繁、更猛烈。

馬太鞍溪潰堤與氣候暖化的共同教訓是,災難並非完全不可預防,而是我們「知而不行」,選擇了忽視、延遲或低估。
這場災難是一聲警鐘,提醒我們必須在暖化的浪潮中,找到新的存在方式。
唯有如此,馬太鞍溪的災難才能不只是悲劇的代名詞,而是轉化為永續行動的起點。

__________________

舊 2025-10-02, 07:55 PM #1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olor現在在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