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累 ??
身體健康做習慣就不會累 . 回家還能活蹦亂跳不讓老婆睡覺
工地包吊料鏟沙進手推吊車的 . 一日鏟量以噸為計算單位 . 鏟滿一推車約200~250KG
一人一天鏟滿8小時沒有停 . 鏟手他就啥事都沒做 . 就一直鏟 . 管它30還是60歲
2. 台灣工地用鏟要長不長要短不短 . 特徵是有個Y字型後把
抓Y後把用推鏟衝擊(類似刺槍術 . 衝擊力提供主要來自後把) . 掌皮才不會因握鏟的靜態磨擦力轉為動態磨擦力而生繭與破皮
工況應用上是萬用型的很好掌握 . 適合長時間使用
要買鏟請買這種的 . 也是市場上最好銷的類型 ....
至於軍工迷愛的兵工鏟 . 在工程應用上那叫垃圾 .... 我抱著嚐鮮心態用過玩過 . 確實夠垃圾 . 不 . 應該是屎
所以軍工迷叫迷呀 . 不是一類實事求是的素養
3. 長把鏟質量重一點 . 看似衝擊力強一點
但人因上人體使鏟搖擺的距離不如中把鏟長 . 所以實際上用鏟的衝擊力沒大多少
並且因槓桿致挑鏟的施力臂過長(鏟沙費力處既在挑鏟) . 鏟前的那隻手受力過大 . 不是好事
況且長把鏟有衝擊精度不足的問題 . 而光復鄉以鏟清沙屬於細清要精度 . 精度不足用鏟更累
(精度 = 衝擊2角度 . 其一角度與Y後把有關 + 衝擊深度既力度 + 一鏟的量)
以及用長把鏟自衝擊到挑鏟的身體幾何轉換所用的功比較多 . 頻繁累積下就累
我倒認為普遍市場好銷的台灣鏟是好鏟 ...... 人因設計就在那了 . 市場也告知人了
50年以上台灣鏟就那種型 . 廣受台灣史考驗 . 沒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