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Crazynut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247
查理·柯克遇害:曾與其辯論的劍橋大學生譴責槍擊事件

四個月前,查理·柯克(Charlie Kirk)曾在英國劍橋大學與學生就墮胎、女性權利與宗教等議題展開辯論。週三,這位31歲的美國右翼活動人士在美國猶他州演講時遭槍擊身亡。

儘管這些學生在理念上與查理·柯克存在分歧,但他們一致譴責暴力行為,並肯定查理·柯克對和平辯論的堅持。

歷史系學生薩米·麥克唐納(Sammy McDonald)是最後一位與他辯論的學生,雙方討論焦點之一是美國對以色列在加沙行動的支持。

他向BBC表示:「無論是政治立場或其他原因,都無法將如此可怕的行為合理化,也無法彌補對其親友造成的傷害。」

他說:「政治分歧絕不應成為死亡的代價。」

「即使在極度分裂的時代,我們也不能失去對人性的尊重,以及對生命神聖性的敬意。」

薩米·麥克唐納表示,儘管他與查理·柯克在理念上「存在深刻分歧」,但他尊重柯克對辯論力量的堅持。

「我們都認同,自由辯論與無懼暴力地表達意見,是民主區別於暴政的根本,也是美國共和制度與自由傳統的根基。」

他提到英國國會議員喬·考克斯(Jo Cox,工黨)與大衛·阿梅斯爵士(Sir David Amess,保守黨)等人的死亡,指出年輕世代正成長於一個「被政治暴力玷污、政治言論日益極化的世界」。

麥克唐納補充說:「我與柯克交流時最意外的體驗,是他眾多支持者展現出的寬容與大度。他們願意與我對話、傾聽,並接受和平分歧,甚至改變了我們對彼此的既定印象。」

20歲的醫學系三年級學生凱·貝文(Kai Bevan)曾與查理·柯克就墮胎議題曾展開過辯論。貝文表示:「我從未想過會發生這樣的事。」

「我們確實有分歧,但表達這類觀點絕不應導致死亡。我感到極度震驚。」

貝文指出,與他交談過的其他人也對事件感到「同樣震驚」。

「最令我痛心的是,一位以非暴力方式走進校園、表達自身觀點的人——是的,他的言論可能具爭議性,但他並不煽動暴力或造成身體傷害——竟因此喪命,這件事值得我們作的社會深刻反思。」

當阿奇·麥金托什(Archie Mackintosh)當時向查理·柯克提出問題時,他坦言自己「有點緊張」。

「我真的有可能隔天醒來就登上YouTube頭條:『查理·柯克用事實與邏輯痛擊綁髮傻子』,」他笑說。柯克則幽默回應:「應該是『摧毀』。」

這位來自英國諾福克、年僅23歲的學生曾與柯克就婚姻與社會議題交換意見。麥金托什表示,至今仍難以消化柯克的死訊。

「儘管我與他的許多觀點不一致,甚至可能大多數都不同,但他確實非常投入於自己眼中『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使命。」

他補充說,對一個以非暴力方式走進校園、表達自身觀點的人施加暴力,「只會讓他成為英雄」。

「我認為這會讓人們覺得:『哇,他說的話太有力量了,以至於必須被噤聲。』」

麥金托什說:「即使你百分之百相信某人的言論對世界有害,試圖讓他們閉嘴,並不會真正奏效。」

蒂莉·米德赫斯特(Tilly Middlehurst)身穿一件繡有美國星條旗的米色針織毛衣,她曾向查理·柯克就宗教、女性角色變遷以及「何謂女性」等議題提問。

「我是女性主義者,」她在提問時開場說道。

在柯克遇害後,她在Instagram向91,100名追隨者分享感受,表示自己「震驚且感到厭惡」。

「無論你對柯克、暴力或政治有何看法,這都是一場災難,」她寫道。

她向BBC表示,這並不是政治應有的樣子。

「這類政治暴力影響的是我們所有人,不只是你所反對的那一方,」她說,「這不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
---
濫指不同意見的人"仇恨",似乎已是當今左膠的特色
我很高興這些學生並不是。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舊 2025-09-14, 10:04 PM #4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razynut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