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沒問題
還有人記得鄭怡耶…
我超喜歡她的『心情』、『月琴』!
|
月琴 + 心情 = 我把這兩首鄭怡代表作稱之為兩情相悅
聽她唱月琴一開口的飆超長時間超高音仍有餘力轉還 . 還富有力量感 . 當今華語歌壇無人可及
真是讓人起雞皮疙瘩
再下來就讓人生思古之幽情了(也沒多古 . 見月琴一曲由來 ~ 思想起) .
縱然詞曲創作+歌者+賞歌者不是古人 . 不處於古代 . 沒有任何真實的古體驗
===========================================
附 : 此論述可反駁上幾篇的人生經驗論與靈魂論的共構造 . 也可在心情一曲中 ~
我用想像的心情 . 摸到蛛絲馬跡 . 進入藝術理論
意既 ~ 沒有失戀體驗者一樣能唱出失戀情感味 . 甚至比失戀體驗者唱得更神髓 . 因為想像模擬
猶似以想像力的打X槍比真幹砲還痛快 . 宗教信仰諸社會意識形態 ... 這些超現實之物遠比真實更讓人篤信與強力
同理 . 所以我們看得懂唐詩宋詞 . 金庸武俠 . 異形超人星戰普羅米修斯威漫 .... 需要的是超現實想像則脫離真實的能力
例如菠蘿叔剛炸了我一首歪歌 ~ 改自我記得你眼裡的依戀
他佬處男沒睡過咩 . 寫的歪歌卻能似客家鹹菜湯一樣 . 又鹹又濕
他是怎麼辦到的 . 去跟他討一篇看看探討藝術理論中的想像力與創造力的關係吧 !!
======================================
脫離月琴的情境之解藥 . 就是心情
從古至今 . 從拘謹抑鬱到熱情奔放 . 從歷史情懷到活在當下雨過天晴的開朗愉悅
...
..
.
兩情(琴)相悅是程序論 . 也是比較哲學的應用
高下相傾長短相形 . 單獨的美彰顯有限
先聽月琴再聽心情 . 獲得的既是對比美 . 也是互為襯托的美 .... 因為人因工程 . 歌是人在聽的
而人類最拿手的就是他媽的無所不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