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應該吃幾顆雞蛋?新研究解答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6244
最新研究顯示,吃雞蛋可能對身體有意想不到的好處。每天該吃幾顆雞蛋,才能獲得這些益處?
多年來,雞蛋在健康界一直是爭議食物。過去雞蛋曾被視為膽固醇升高的罪魁禍首,因此被踢出所謂的「乾淨飲食」,許多營養專家也建議減少或避免攝取雞蛋。
不過最新的科學研究顛覆了這種看法,強調雞蛋具有潛在的健康益處,尤其在骨骼健康方面特別重要。
新研究發現雞蛋有益骨骼健康
一篇發表於《食物與功能》(Food & Function)期刊的研究,為吃雞蛋與整體健康的關係提供新見解。
這項研究追蹤接近1萬9000名成年人,發現每天吃大約1.5顆雞蛋的人,骨骼密度顯著高於完全不吃雞蛋的人。
具體來說,規律吃蛋的人大腿骨(股骨)的骨密度高出72%,脊椎骨密度則高出 83%。
這些數據不只是挑戰了過去聲稱「吃雞蛋有健康風險」的假設,也凸顯雞蛋對成年人骨骼健康的益處,特別是骨質疏鬆高風險族群。
研究發現,雞蛋的貢獻遠遠不只是提供高品質的蛋白質。雞蛋對骨骼的支撐功能 更是重要,研究證實只要規律攝取雞蛋,就有助於維持骨架健康與穩定性。
雞蛋哪些關鍵營養素支持骨骼健康?
雞蛋富含多種營養素,對骨骼健康特別有益。每顆雞蛋都包含鈣、鎂、磷,對於建構、維持強壯骨骼非常重要。
此外,雞蛋也是鋅的良好來源。鋅可以促進骨骼修復,提升免疫功能。雞蛋也含有維生素D,能幫助身體吸收鈣質。
雞蛋還含有可能比較少人知道的重要營養素──維生素K1。維生素K1能啟動「骨鈣素」這種蛋白質,有助提升骨骼強度。雞蛋含有的高品質蛋白質,能進一步補充這些益處,強化肌肉和骨骼的穩定。雞蛋裡的這些營養素相輔相成,支持骨骼健康。
雞蛋會升高膽固醇是迷思嗎?
幾十年來,雞蛋內容物對膽固醇的影響一直是焦點。很多人擔心蛋黃中的膽固醇會升高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因而增加心臟病風險。然而,現代研究發現,飲食中的膽固醇與血液中的膽固醇,其實沒有那麼直接的關聯。
許多研究發現,我們體內的膽固醇主要由自身生成,飲食中的膽固醇較不易引起血中膽固醇升高。
有文獻指出,健康成年人每天適量食用雞蛋不會導致血中膽固醇含量增加。其他研究顯示,攝取雞蛋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沒有相關。
知名營養專家奇傑波提切-艾亞奇博士(Dr. Corinne Chicheportiche-Ayache)解釋,「對一般健康民眾來說,每天吃最多兩顆雞蛋,不會顯著升高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事實上,雞蛋中的膽固醇對體內膽固醇的影響非常小,尤其是對於飲食均衡的人來說。」
常常因為含有膽固醇被略過不吃的蛋黃,其實還含有抗氧化劑與健康脂肪,對身體有益。
如何健康地把雞蛋融入日常飲食?
雞蛋變化多端,幾乎能出現在所有餐點裡,你可以吃炒蛋、荷包蛋、水煮蛋、義式烘蛋、焗烤料理、烘焙點心。你也可以拿雞蛋來搭配高纖食材如蔬菜、豆類、全穀類食用,進一步提高營養效益與均衡。營養師建議多數人每天攝取1到2顆雞蛋。
衛福部指出,對於一般健康民眾來說,雞蛋是優質蛋白質來源。而若是已有高膽固醇血症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則應該更注意飲食中的飽和脂肪來源,記得以堅果、白肉等食物與雞蛋互相搭配,避免過度食用單一食物帶來的健康風險。
(資料來源:Daily Galaxy、衛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