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慘痛代價 日本追悼「沖繩戰」死難者
https://youtu.be/k76W-snPLEg
這場砲灰戰役死的24萬2567人含台籍軍民,除了餓死病死還有很大部分是被喪心病狂的日軍發手榴彈要求集體自殺、處決
沖繩島戰役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沖繩島戰役
這也是日軍在戰爭中第一場有數千人投降成為戰俘的戰役。在被俘的7400名戰俘中,有許多是不久前才應召入伍參加戰鬥的沖繩本地人,因而沒有充滿其他日軍的不投降主義信條。
當美軍佔領該島後,一些日軍取走沖繩平民的衣物,以免成為戰俘或前往美軍急救站尋求救助。而美軍和與他們合作的沖繩人則利用一個簡單的方法找出躲藏的日軍士兵。
由於沖繩語言與日語大不相同,因此由美國徵用的當地人使用語言來辨識混入平民中的士兵(大部分出身於島外),將那些不懂當地語言的人視為隱藏的日軍,而遭到美軍逮捕。
在戰爭的歷史上,沖繩縣和平紀念館展示了美國和日本戰鬥下攻佔沖繩時的情況。在1945年的戰鬥中,日本軍人從沖繩居民沒收食物和處死藏匿食物者,這導致了大規模的飢餓;迫使平民離開他們的住所。
日軍還處決了約1,000名操不同地方方言的沖繩人以抑制間諜活動。紀念館寫道:「有些人受到砲彈炸傷、一些發現自己陷入了無望的情況而被迫自殺、有的餓死、有的染瘧疾而死,而其他人在日軍撤退時喪命」。」
有的日軍士兵因為覺得來日無多,還強姦沖繩平民,在6月開始後日軍的強姦「變得普遍」,明確表示日軍已不抱存勝利希望
隨著美軍即將來臨的勝利,許多平民被日軍要求實行集體自殺而不是向美國投降。日軍告訴當地人說勝利的美軍士兵將進行橫衝直撞的殺戮和強姦。
《琉球新報》是沖繩的兩大報紙之一,在2007年寫道:「有很多沖繩人作證說,日軍指示他們自殺。還有一些人也作證說,日軍士兵給他們分發手榴彈(用來炸死自己)」。
一些平民經日本宣傳誘導後認為,美軍士兵是野蠻的並將犯下滔天罪行,因而殺害他們的家人和自己以免被俘。其中一些將自己和家人從現時和平紀念館所在的懸崖扔下。
然而儘管日本軍隊告知沖繩人,稱美國人將對他們進行強姦、酷刑和謀殺,但是戰後他們「常因敵對的美方給予他們更為人道的對待而感到驚訝」
根據馬克·塞爾登的《群島的不滿:沖繩回應日本和美國的力量》一書的描述,美國人並不如日本軍事官員所警告的,「不奉行酷刑、強姦和殺害平民的政策」
一位軍事情報處的日裔美國人晃人坪田充當美軍的翻譯,說服數以百計的平民不要自殺,因而使他們保住了性命
沖繩當地政府和日本政府對日本軍方在戰鬥中迫令平民集體自殺的行為意見分歧。2007年3月日本文部科學省呼籲出版商改寫描述說,陷入困境的日本帝國軍隊由於強迫平民在戰事中自殺,因此他們不會為美軍所俘。文部科學省的首選說明僅僅說,平民收到來自日軍的手榴彈。
此舉在沖繩人當中引發了廣泛的抗議活動。2007年6月沖繩地區各縣大會通過一項決議說:「我們強烈呼籲(國家)政府收回指示,立即恢復教科書中的描述,使沖繩島戰役真相,就會正確傳遞,悲慘的戰爭將不會再發生」。
在戰後著名的家永教科書訴訟中,關於沖繩戰役中是否存在強迫集體自殺,也是審判的焦點問題之一。
在2007年9月29日約110,000人舉行在沖繩的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政治集會,要求文部科學省收回其對教科書出版商修改有關平民自殺內容的命令
該決議指出:「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沒有日本軍隊的參與,『集體自殺』就不會發生,任何刪除或修改(描述)是對很多在該事件中的倖存者證詞的拒絕和失真」。
在2007年12月26日文部科學省的部分承認日本軍方在平民集體自殺所起的作用。該部的教科書編撰會允許出版商以恢復引用平民「是日軍逼迫下集體自殺的」為內容
「可以說,該委員會的報告指出,從(沖繩居民)的觀點看,他們是被迫進入集體自殺」。這就是雖然沒有足夠的倖存者說,重要的是今天的兒童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
諾貝爾獎獲獎作者大江健三郎寫了一本小冊子,其中指出,集體自殺的命令是由參加該戰役的日軍下達的,他遭到修正主義者起訴,包括該戰役的指揮官提出反駁及希望阻止這本小冊子出版。
法庭於2007年11月9日進行聆訊,大江作證說:「沖繩島上之居民被迫集體自殺根據日本的等級社會結構進行,這貫穿日本整個國家、日本軍隊和當地駐軍」
在2008年3月28日在大阪府法院裁定,贊成大江的說話說:「可以說,軍方深入參與了集體自殺。」法院承認軍隊參與了集體自殺和謀殺後自殺,理由是士兵分發手榴彈自殺的事實和在沒有駐紮日本軍隊的島嶼上沒有集體自殺記錄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