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skap0091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21
文章: 1,936
美國大幅調高關稅時,**最終由誰負擔**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貿易條款(Incoterms)、市場供需關系、買賣雙方的議價能力等。以下是具體分析:

---

## **1. 法定支付方:進口商(美國買方)**
- **法律上**,美國關稅由**進口商(Importer of Record)**支付,即美國買家或其代理(如清關公司)需向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繳納關稅。
- 如果進口商未支付關稅,貨物可能被扣留或拍賣。

---

## **2. 實際負擔方:取決於貿易條款和談判**
### **(1) 賣方承擔(DDP條款)**
- 如果合同采用**DDP(Delivered Duty Paid)**,關稅由**出口方(外國賣家)**預先支付並計入貨價。
- **適用情況**:
- 賣方議價能力強(如獨家供應商)。
- 賣方希望提供“全包價”吸引美國買家。
- 但美國大幅加稅時,賣方可能重新談判或漲價。

### **(2) 買方承擔(大多數情況)**
- 如果合同采用**FOB、CIF、EXW**等條款,關稅默認由**美國進口商**支付。
- **適用情況**:
- 買方市場(如買方有多個供應商可選)。
- 關稅成本由美國公司直接吸收,或轉嫁給下遊消費者。

---

## **3. 關鍵影響因素**
### **(1) 市場議價能力**
- **賣方強勢**(如中國高科技產品):可能通過漲價讓美國買家承擔關稅。
- **買方強勢**(如美國大型零售商):可能迫使外國賣家降價以抵消關稅。

### **(2) 供應鏈調整**
- 部分企業將生產轉移到**無關稅國家**(如越南、墨西哥),避免關稅影響。
- 例如,中美貿易戰後,許多公司遷出中國以規避美國關稅。

### **(3) 消費者最終承擔**
- 如果進口商無法壓價或轉嫁成本,可能**提高商品售價**,導致美國消費者支付更高價格。
- **例子**:美國對中國鋼鐵加征25%關稅後,部分鋼材價格上漲,影響汽車、建築等行業。

---

## **4. 典型案例分析**
| **情景** | **關稅承擔方** | **後續影響** |
|----------|--------------|--------------|
| **DDP條款** | 外國賣家支付 | 賣家可能漲價或停止供貨 |
| **FOB/CIF條款** | 美國買家支付 | 買家可能換供應商或漲價 |
| **強議價買家(如沃爾瑪)** | 賣家被迫降價 | 供應商利潤下降 |
| **強議價賣家(如臺積電)** | 美國買家承擔 | 芯片價格上漲 |

---

## **5. 結論**
- **法律上**:美國進口商必須支付關稅。
- **實際上**:
- 如果賣方強勢(如DDP條款),可能由外國企業承擔。
- 如果買方強勢(如FOB條款),美國公司直接支付,但可能轉嫁給消費者。
- **長期來看**,供應鏈轉移或漲價是常見結果。

美國加征關稅的最終負擔者可能是**美國企業、外國供應商或消費者**,具體取決於行業競爭力和合同條款。
舊 2025-04-06, 10:30 A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kap0091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