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FreeStorm
我跟你說明一下...這或許是名詞使用的問題
我遇到的新加坡人稱「河洛話」(閩南話)就是稱之為「福建話」,這是他們自稱的問題。
或可當成是他們的俗稱,非語言學的分類或專有名詞(這我沒有深究,也不能確定)
至於新加坡福建話,台灣閩南語,或是在大陸使用的閩南語(「河洛話」),都有差異,
我們不是在討論語言學,就一般語境,我是都當成一樣,可以互通,不太需要去深究。
我舉個例子。我們稱之為「廣東話」的,新加坡人稱之為「廣府話」。同上,一般語境,我都當成一樣的東西來理解,知道對方在指什麼就可。
你提到的福州話,就我印象,和「河洛話」無法互通,就如你所說,我是聽不懂的...
回頭來說,
福建地區有很多種方言,或許會覺得稱其中一個為「福建話」,是很奇怪的事。
應該是因為新加坡族群的移民歷史所致,這是我的推測。
你提到的潮州/漳州,我相信東南亞都會有人說他們是...
|
我沒你研究這麼深入,我只是30多年前就去東南亞跟大陸當外勞,因爲跟同行有時會在某些場合用台語溝通,然後就被某些華人攀親帶故才知道,對方是朝州,漳州,…等,沒聽過會說自己祖上是福建,閩南的,後來換去大陸當外勞,才知道台語不代表福建,只是閩南地區主要方言.
至於有些口音是不同,但十之八九是差不多,主要是新的字詞,隨各地發展不同,會有不同名詞,尤其是現在的台灣,政治操弄,台語列入義務教育課程,…等.更是自行創造一大堆新的詞彙,搞得我們這些5-60歲以上講台語的,反而聽不大懂現在新創台語在講什麼碗糕.
像我啊嘛是文盲,不懂中文,只會講台語,以前新聞她也就只看中午中視閩南語新聞,因爲其他台台語新聞,他聽不大懂,後來我自己也試了,民視三立沒看字幕,跟本就很難聽懂他在講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