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怎麼懂得美國?
美國之所以除了文化外, 薪資周期也是造就這種規劃模式的主因, 很多都是2周給付.
(但僱傭是一個月制) 而且他們很多人習慣把費用拖到最後一天(然後還寬限期)才去繳.
存款500? 不可能. 應該是如果把已經放在預知繳納, 譬如今天10/14號, 預繳10/27號.
全部扣除後的500, 全部收回來應該有1000~3000(抱歉這範圍有點大)
要讀數據, 先要懂得他們的生活方式來解讀.
租房那個就無解了~ 目前已知房價都很貴, 租金要怎麼便宜, 還有很貴的稅, 房屋保險.
甚至房屋保全.
我是不曉得台灣後兩者多少, 在國外換算台幣我猜1年6萬跑不掉. (不含稅的部分)
氣候冷的地方還有額外的維護, 台灣的房子其實算是好照顧的, 維護/稅等費用也低.
看看台灣擁有一棟房子基本費用VS國外, 然後台灣那棟房子租金用同樣倍數成開看看.
===
最後, 我基本上如此認為, 孩子在國中以前(包括國中)都算是有教育的空間.
高中是灰色地帶, 高中後我基本上不會想白費力氣, 這也是為何我偏向於從小帶起.
而中高齡就業, 那是世俗觀念還沒改, 以及人自己也要認清.
如果我現在回職場, 頂多我只會要求45~55的薪資, 為什麼?
=> 沒有30多的肝但的確是有更豐富經驗的腦.
綜合後, 我覺得假使30多歲拿4萬, 55歲拿7萬, 那我拿5萬輕鬆做.
拉不下臉, 放不下年齡, 才是痛苦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