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 Member
您的住址: 台北市有點東又不是很東的文教區
文章: 349
|
這是個很複雜的倫理問題,基因的機制很複雜,我們無法完全控制。
抹煞一個遺傳疾病患者,但也有可能同時抹煞一個超級天才。好像納粹或是共產黨曾經以這種優生學的理由,搞過不少清洗活動。像貝多芬就極有可能是家族有基因缺陷。
席林迪翁雖然只活五十幾歲,但也值了;錢賺得夠飽,個人才能也完全得到發揮。以百年前平均壽命不到四十歲,以那時平均壽命的角度,席林迪翁似乎也不能算短命。
雷神索爾克里斯漢斯沃好像檢測發現自己是阿茲海默的高風險基因,他家族有基因缺陷,那是壞的基因嗎?不好說。
我想到的是另外一個例子,一個遺傳性疾病:地中海型貧血。這種疾病在當年人類沒有瘧疾特效藥的時候,那種基因可以很有效的對抗瘧疾。
基因劣勢是環境決定的結果,環境不可能永遠不變,說不定某種環境的重大改變,要擁有某種今天視為疾病的基因才能生存。我認為不能太以現在有限的角度來看待演化或天意。
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是小國小民,但我們是好國好民」-----鄭南榕
現役活動裝備:
Nikon D750 Lens 85 1.8D + Tamron 16-300 VC + 50 1.8D + 24 2.8D + 70-300 VR + 28-50。
噗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