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其實不只, 設備只是其中一環, 但很多零組件, 日本跟台灣重複的品項也是很高.
只是日本過去沒有競爭優勢, 因為他們開價就高了一截, 計算消耗, 其實日製不划算.
台灣的加工產業, 日本很多都是有, 只是數量相對稀少, 少量多樣+品質良率.
新聞寫的並不全面~ 上游影響了, 中下游也是同樣.
以前日本分公司在海外, 製造高質產品, 設備日本, 材料日本, 模具或工具日本.
中低階就用台灣的上述三樣, 但如今日本海外也通通可以用日本自己的就好.
我以前專門協調怎麼把日本的東西拆開來台灣分別找出來, 然後慢慢提升廠商去承接.
如果日圓不升值回去一定水平, 日後就沒有用得著台灣這些產業的地方.
那些日本製造商他們產出來也是賣給同樣終端, 譬如汽車業, 譬如ikea或其它.
所以從上游如果就開始失去競爭力, 台灣中下游也會慢慢被拿走採購.
... 不過日本單多了, 他們境內也未必有足夠勞工去產生足夠產能(數量, 不是總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