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dkjfso
在二樓往三樓的地方發現
那不就差一點就能出來了?
|
消防員氣瓶耗盡問題存在很久,
不論是那個火場,
有很多消防員都是因為這個問題殉職或受傷。
個人無負重、正常行走下實測爬安全樓梯:
上樓:八樓約兩分鐘,十樓約三分鐘,十五樓約五分鐘。
下樓:八樓約兩分鐘,十樓約兩分半,十五樓約三分半。
有負重的人如果加上休息時間可能需要兩倍或三倍時間。
參考使用空氣呼吸器安全指導原則(https://www.nfa.gov.tw/upload/pro/attachment/505f8b512e571179d9f3d1600549a79a.pdf),
若配戴一千兩百公升的呼吸器以重工作計算大約能使用二十分鐘,
若緊張或突發狀況工作計算每分鐘需要一百公升。
如果氣瓶存量警示設在百分之二十五,
大約只剩下五分鐘可以撤離至安全區,
如果消防員因警示過度緊張可能只剩下三分鐘可以撤離,
不論是三分鐘或五分鐘,
消防員都可能來不及撤回一樓。
以上只是以理論作數據估算,
實際情況應該用實驗去研究氣瓶存量警示到底需要設多少才足夠使用,
例如:找普通人和消防員揹氣瓶爬樓梯實驗取最高值。
即使不找普通人當對照組,消防演習時也能順便實驗測試。
這種實驗可能花不了多少錢。
如果要模擬破門加搜索可以找個建築中的大樓每三樓或五樓實驗。
頂多再加上門的錢。
單純叫消防員自行心算估算比較不適合,
因為可以用實驗研究出最少需要多少時間,
算出到幾樓以上就不應派人去搜救,
或每樓最多能搜救多少時間。
之前或許沒有這種實驗研究,
但臺灣可以做第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