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voachinese.com/a/comments/7587471.html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對中國的年度訪問終於結束。人們只要認真觀察他從上海到北京三天的全程交流,就不難感受各種詭異氣氛,也能透過最後中國官方的所謂「五點共識」發現中國面臨的外交困境。那就是紅線的碰撞,美中之間圍繞著中俄經濟關係和其他紅線展開了面對面的交鋒,彷彿一場大戰將臨前的緊張。
最後通牒?
類似的情形曾經出現在1941年。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軸心同盟成立,軸心國都意識到英美是他們試圖建立所謂新秩序的障礙。到1941年6月德國突然入侵內心依附軸心國的蘇聯,促成了英美同盟,其歷史性標誌是1941年八月中的美英首腦會談和隨後公佈的《大西洋憲章》。這一形式上有關戰後秩序規劃的政治聲明,標誌著世界兩大陣營的形成,他們的對抗焦點即是對世界秩序的不同展望,也啟動了全球反法西斯動員,儘管那時美國還未正式對任何國家宣戰。
正是這一戲劇性的局勢發展,即美國領導的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太平洋地區反日同盟的建立,例如亞洲的ABCD同盟、以及美英首腦峰會後美英政府給予日本的聯合聲明,告誡日本“美國將採取各種手段」報復日本的進一步軍事行動,迎來了日美談判的關鍵時刻,也就是以美國時任國務卿赫爾的對日「赫爾照會」為中心的最後外交斡旋。
這份明知日本不可能接受的外交照會,一方面旨在為美國在歐洲戰場優先的戰略下努力通過談判拖延時間,另方面也是迫使日本在要么回到現有國際秩序框架內的合作、要么陷入國際孤立的兩難時做出選擇。結果,日本在戰與和、南進與北伐的戰略困境中被迫更換首相,也在日益加劇的絕望中做好了戰爭準備。
今天的美中關係、印太地區同盟形成和歐洲俄烏戰爭的背景發展,特別是美國國會新近批准了總額950億美元對烏克蘭、台灣、以色列的援助法案,以及耶倫在上個月訪問中發出的警告,都將布林肯國務卿的這次訪華賦予了特殊又熟悉的外交使命,如同赫爾照會的最後通牒,要求中國停止支持俄羅斯戰爭體系的經濟輸血。
在結束會談後的北京公開外交聲明中,布林肯說,「如果中國不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會的」(If China does not address the problem, we will),顯示美國在迫使中國做出二選一的戰略選擇的同時,美國將主動發動一場可能包含廣泛制裁措施的經濟戰爭,反擊中國在援助俄羅斯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輸出過剩產能兩個領域的經濟戰。
在這個意義上,如果未來的歷史書將布林肯此行視為美國對中國外交的最後通牒並不過分。
............................................
當年日本
為大東亞共榮圈夢想~獻出領土
如今漥地國
為東升西降的幻想~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