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Rana
台中新版藍線,不和沙鹿火車站共構,
海線鐵路的乘客,怎麼方便轉乘捷運?
自己走,還是搭一站公車?都搭公車了,乾脆直接公車到底不是更方便?
萬一身上有行李,和身障人士,會多折騰人?
換個角度,藍線會因此減少多少乘客?如何轉虧為盈。
台中會因此減少多少遊客?減少多少商機?
當然啦!對有土地的某家人來說,蓋了就賺。沒虧錢的問題。
台中BRT一開始就是個錯誤的規劃。
台北多數的公車專用道都是把路線放在最內側,
車站空間雙向共用。不像台中規劃在快慢車道中間,
雙向都要有自己的站體,佔掉珍貴的行車空間。
專用道在最內側除了少佔空間,另一個原因是減少行車阻塞。
內側左轉專用道依號誌左轉,而右轉提前從快車道先靠右進慢車道在下一路口右轉。
台中錯誤規劃讓快車道進入慢車道,或慢車道進入快車道都必須跨過專用道,
而且必須一次立刻跨二車道,否則就會卡在專用道上...
|
首先捷運藍線沿著台灣大道這是既有規劃,不是甚麼新版。
其次現在確實有討論過要將沙鹿車站往北移與捷運藍線B4站共構,就算沒有共構應該
也會想辦法讓行人更方便通行,而且藍線還是維持在台灣大道上,不用繞進市區巷弄。
BRT是因為一直爭取不到MRT的替代產物,當時中央要求台中提高大眾運輸的運量,眼
見爭取MRT遙遙無期,所以才興建BRT公車捷運系統,確實也帶起大眾運輸使用率,當
時乘坐率非常高,經常滿載。
還有台中BRT蓋在道路兩旁並不是特例,許多城市也是這樣規劃,不蓋在中間的理由是
要留MRT的空間,未來MRT蓋好後,BRT要換到其他路線使用也沒問題,建置成本不會
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