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ior Member
|
引用:
作者老老濕
台灣會如此悲情
不就是流亡敗寇的漢人引來的嗎
沒有明末倭寇王
台灣這塊土地
跟各個朝代根本扯不上關係
就如同當年因為戰亂.東南各省人口才開始
大量移民到東南亞去
|
這可未必。
台灣在清朝道光年間,
最流通的錢幣不是清朝的,不是明朝的,
不是洋人的,也不是倭人的,
而是北宋的錢幣。
道光可是鄭克塽降清後一百三十八年後。
而且當時台灣人用「唐」山稱呼大陸,
而不是之後的朝代名,
這兩件事說明了台灣可能在唐、宋時期就和大陸有所往來。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419323
引用:
《台灣志略》 清李元春 輯
台地多用宋錢,如太平、元佑、天禧、至道等年號。錢質小薄,千錢貫之,長不盈尺,重不逾二筋。相傳初闢時,土中有掘出古錢千百甕者;或云來自東粵。海舶嘗往北路,家僮於笨港口海泥中得錢數百,肉好深翠,古色奇玩,乃知從前互市,未必不取道此間,果竟邈與世絕哉?然邇來中土不行小錢,洋舶亦多有載至者。
略
台灣人稱內地曰唐山,內地人曰唐人;猶西北塞外稱中土人曰漢人。蓋塞外通於漢、海外通於唐,名稱相沿,其來久矣。至土人呼府城為仙府、鄉村為草地,則闢郡始有此稱。
|
https://tm.ncl.edu.tw/article?u=016_001_0000008513
引用:
李元春
字時齋,陝西朝邑人。嘉慶三年(1798)舉人,約道光年間來臺。輯有《臺灣志略》二卷,收入陝西劉振清編之《青照堂叢書》。(郭啟傳)
(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tm.ncl.edu.t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