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AirStorms
菁英哥可能把技術運營評估或者運營端向下的生產評估,
當成一個很大很大的指標,藉此放大自己的存在感。
但總公司如果要評估這些,基本都是建立在要花多少錢改善,以及預期可以收回多少效應的評估上。
這些都是建立財務報表基礎上。
這些絕對,或者幾乎不會去管當地得工人素質(設廠前通常都已經評估過)
舉例來說,中國現在很多企業都去東南亞設廠,
初期的文化差異,很多會採用大量的中國幹部,用來建立企業文化(洗文化)
就算是中期改善,也會先建立財務提升效益的評估數字,
像是菁英哥這種全部都拆家的建議,充滿自我的偏見,無建設性無效益性的意見。
一開場就是全部都踢走,你當作這些動作不用錢?!
更不用說銀行端的貸款都是隨時準備好資金清償嗎?!
這些鉅額數字前,誰在乎你那降薪成四萬? 靠你一個人能省幾十億嗎?!
你說提出的看法,大概率是被看成滿度怨氣的老頭,進而減損你的...
|
你可能要考量到一個說這些話的關鍵因素
他跟主管是約在非正式場合聊天性質的
這種情況下即便聊的是工作上的事情
但往往就真的是講一些八卦是非
所以牢騷 苦水 吐槽等通常就是這種時候
如果今天樓主是在會議時開這種砲那就非常不合適了因為單純挑起爭端而且無建設性
所以我覺得你沒必要一直針對這個
在我開始接班的期間這類談話蠻常發生的
我是認為更可能是這位主管或這位主管在內早就與多個代表性人物這樣閒聊過了
很可能大家也都在這時候捧誰損誰怨甚麼盼甚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