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雙英對決...
瀏覽單個文章
GCVincent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8
文章: 1,088
強大醫療功能的方倉,的確是中國的偉大發明!
引用:
https://www.twreporter.org/a/covid-...-cabin-hospital
「沒有藥,沒有醫生」、「就把一群廣西的小護士放在這裡」。


有小護士,免俗力打母!(握拳)

中國小護士就是棒,一個人可以打五十個!

反觀台灣的醫護,戰力真的弱!


引用:
醫護人員,參與3家方艙醫院的組建工作。其中,8支前往東西湖方艙醫院,5支前往洪山方艙醫院。查閱媒體報導,可以發現這些醫療隊均已乘坐飛機、高鐵或駕駛汽車抵達武漢。

據Z女士觀察,有1,000張床位的東西湖醫院A區,A區裡有4個小分區,小分區各設有一個護士站,每站當值的護理師有4、5位,但要負責250位患者,等於一位護理師負責50名。至於醫師,Z女士說,起初她並沒有看到醫師,後來瞭解到「每個小分區醫生只有2、3個」,A區總共不過十幾位醫師。而外省應急醫學救援隊,抵達後並沒有改變什麼。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說,在台灣,並沒有特別的醫病比,端看病人的嚴重程度。若是輕症,可能10個病人配1個醫師;若重症,可能3床就需一個醫師、每床都需要護理師。但以方艙醫院的配置是「絕對不足夠」的。「一個護理師負責50個病人,光對1個病患量血壓、體溫、詢問身體狀況,就需要5、6分鐘,50個問完就5小時了!什麼事情都不能做。就算人力配置再增加一兩倍,依然吃緊。」

章軍建則告訴《新華社》,東西湖方艙醫院內有電視、圖書角,也有體溫計、移動CT以及一些必要的搶救設備。但實際配備的醫療設備,仍然是不足的。

S先生的父母,也是2月7日住進東西湖方艙醫院。他表示,父母第一天有領到藥物,但第二天則沒有,附近的其他病人也是如此。Z女士則表示:「得自己去找醫生,不去找,醫生就不給開藥。整個方艙醫院裡,還沒有看到一支氧氣瓶,更沒有看到一個人吸氧。」

「方艙醫院只是一個休息站,不是一個醫療院所!」黃立民認為,設置方艙醫院、比較像是將輕症病人集中「自主健康管理」,最主要是降低患者在外頭再傳播給他人的機會,而非以治療為目的,但就算是方艙醫院,所需要的基本配備也不該少,例如呼吸器、氧氣筒、輸液等各種管線。
     
      
舊 2023-03-31, 03:42 PM #8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GCVincent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