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7 特斯拉領軍同業跟進 台廠搶搭電動車電池回收熱潮
汰役潮將至 回收規模增
特斯拉雖未跨足鋰礦開採,卻大力投入電池回收,特斯拉今年5月公布的「2021影響力報告」內明載,
未來計畫在每一座電池工廠建置回收設備。
這個動作看在美琪瑪董事長嚴隆財眼裡,可說寓意深遠。
嚴隆財對本刊分析,全球電動車近4年蓬勃發展,排除汰役電池還能降階利用,
一般電動車鋰電池平均壽命約8年,因此推估最快4年後車用鋰電池將進入大量汰役潮。
特斯拉此時跳出來喊作電池回收,顯示相關商機即將爆發。
一般來說,組成鋰電池的4大元件分別是正極、負極、隔離膜與電解液,
其中正極材料就占電池成本至少4成,至為關鍵。
電池回收再萃取可行嗎?
日前,福斯釋出長達8分鐘電池回收影片,顯示報廢電池透過前段物理處理與後段化學處理,
先絞碎,再透過磁鐵與濾網分出塑膠及帶有貴金屬的黑色粉末,最後黑粉再萃取出貴金屬重製成新電池。
不過,名仁資源回收資深經理蔡美蓮告訴本刊,
台灣鋰電池回收目前僅做到黑粉處理階段,
之後便以整包秤斤方式輸出國外,未將最珍貴的鎳、鈷、鋰、錳等萃取出,
尚未走向全循環利用,而為了將黑粉萃出黑金,台灣產學界已動起來。
工研院今年初就對外宣布,耗費3年開發的小型濕式設備,可成功萃取出電池材料中的鈷金屬,
轉售後每公斤氧化鈷價值達新台幣800元,比起黑粉每公斤80元售價,大增10倍。
陳俊銘透露,光陽、Gogoro等電動機車業者,曾主動接觸了解潛在合作的機會,
而今年初,台泥旗下三元能源科技在高雄打造的超級電池廠,
正好也在名仁本廠所在的小港區,因地緣關係,雙方人員曾見面互動,摸索彼此的交集。
對此,
台泥集團向本刊指出,能元科技與三元能源科技對於高階鋰電池的2次應用及回收都有規劃且進行中,
但尚未與國內廠商在電池回收展開合作。
電池回收引發的新黑金大戰從國外燒到國內,汰役鋰電池已非廢棄物,而是資源物,
除美琪瑪、銘福,嗅到商機的台廠還有康普材料、三大未來科技、佳龍等,
廠商各自從擅長領域切入,其中原名延龍再生的三大未來已啟動屏東擴產計畫。
展望未來,廠商呼籲,
政府或可放寬電池廢料禁止進口台灣等規定,稀有金屬是戰略物資,
廠商致力電池回收100%在地化,但也希望做外國生意,大啖全球鋰電池回收大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