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1 蛋雞產業守舊停滯,多靠老人工苦撐雞寮
蛋雞產業體質羸弱,十年來蛋價幾乎沒漲
高密度飼養風險高,影響防疫、管理、生產效率
「老中青混養」難消毒,雞舍成病蟲害淵藪
蛋農老化,飼養心態被動
官方對策難執行,產業進展如牛步
每次風波之後,政府都會提出因應對策,可惜進展如同牛步。最近的缺蛋事件,
農委會提出七項措施:凍漲解封、給予蛋雞農每台斤 3 元的生產獎勵、蛋中雞代養補助每隻 25 元、
成立雞蛋調度平台、補助蛋農及通路業者興建冷鏈設備,以及鼓勵產地新設洗選廠,
並設置堆肥場解決禽糞問題,提升基礎禽舍建設。
然而,與過去政策比對,洗選蛋、冷鏈設備補助等措施已是老招,
幾年下來未能對蛋雞產業有所提振,更別提洗選和冷鏈有諸多爭議仍未解決。
以最根本的提升基礎禽舍建設來看,農牧用地有法規限制,
雞舍改建、飼養規模改變都要重新申請牧場登記,據產地雞農經驗,流程常常耗費一年以上,相當麻煩。
而且雞舍翻新需要大筆資金,即便有政府補助(註),農民還是不想背負鉅額貸款壓力。
政府一再祭出重複的措施,顯示這些政策過去窒礙難行、農民接受度不高。
老化的蛋雞產業已經欲振乏力,雪上加霜的是,每年冬季天寒、蛋雞瑟縮發抖之時,
隱形的風暴就會來襲,那就是雞農聞之色變的禽流感。
在上萬隻雞擁擠「群聚」的格子籠雞場,一有病毒入侵,便快速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