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skap0091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21
文章: 1,976
引用:
作者JING FENG
針對照射太陽,合成維他命D的部份
應該是說,要照的是紫外線的部份(所以才會有,不要透過玻璃照射太陽,會沒有效果)

而照射的量跟時間,我目前只有在一本書上看過...(這本書讀過很久了,為了怕誤解,還去翻了出來確定)

確實照射紫外線有幫助人體合成維他命D,但這個目的所需的"必要日光浴時間"的長度?
是"一根食指照到太陽十分鐘"的時間就夠了.

維生素D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94%9F%E7%B4%A0D

維生素D的主要天然來源是通過日光照射後在皮膚表皮的下層的化學反應生成膽鈣化固醇(特別是UVB輻射)[4][5],而維生素D3需由紫外線照射後,由7-去氫膽固醇經光照進行光化學反應轉變而成,動物皮膚細胞中含有7-去氫膽固醇,因此多曬太陽是獲取維生素D的簡易方法。人類一天只需暴露在陽光下10分鐘,自身即可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3[6]。由於每個人對陽光耐受有差異,而且考慮到罹患皮膚癌的風險,因此關於安全的日照量的建議尚不確定,參考膳食攝入量通常會假設一個人的所有維生素D都是通過口腔攝取[7]。

其他

隨著近幾十年對維生素D的認識不斷加深,其重要性和需求量也在不斷調整,例如:
美國兒科學會於2003年推薦兒童每日補充5μg的維生素D(200個國際單位),2008年改為每天10μg(400個國際單位)[46];
美國、澳洲等國的推薦量:50歲以下是400-1,000個國際單位;50歲以上是1,000-2,000個國際單位;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3版)也將嬰幼兒推薦維生素D攝入量提高至10μg(400國際單位)[47];而成人的推薦量一般比兒童更高一些;
中國營養學會編輯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3版)則將補充的上限從前一版的800個國際單位提高至最新的2,000個國際單位[47]。
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應適當增加攝入量,以維持正常的血液濃度,特別是在高緯度地區和預產期在春冬季節的孕婦。但需注意的是維生素D的攝入量不是越高越好。
在陽光下曬15分鐘,而且維持每星期幾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缺乏維生素D[48]。
過量表現:長期臨床實踐表明,一次性地注射30萬個單位能夠保證其安全性,但60萬單位則有過量中毒的風險;而口服中毒風險有個體差異存在,目前現有的實驗資料表明持續補充維生素D每日4,000-10,000國際單位不超過2個月未觀察到中毒現象。但由於維生素D為脂溶性,還是應該避免長期過量服用。建議在新的理論支持出現以前,預備終身服用者,每天的預防保健補充量不超過2,000國際單位(治療劑量除外)。維生素D中毒的症狀是異常口渴,眼睛發炎,皮膚瘙癢,厭食、嗜睡、嘔吐、腹瀉、尿頻以及鈣於血管壁、肝臟、肺部、腎臟、胃中的異常沉澱,關節疼痛和瀰漫性骨質脫礦化。

維生素D缺乏症

全世界估計有十億人處於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29]。維生素D不足的飲食加上日照不足會導致缺乏維生素D。兒童嚴重缺乏維生素D會導致患上佝僂病,這是一種骨骼的軟化和弱化的疾病,是一種已開發國家中罕見的疾病[69]。維生素D缺乏症發現於世界各地的老年人中,在兒童及成年人中仍然很常見[70][71][72]。缺乏症會導致骨骼礦化受損和骨骼損傷,從而導致出現骨骼軟化疾病[73],包括兒童的佝僂病和成人的軟骨病。避免日曬會導致血液中的骨化二醇(25-羥基維生素D)含量低[74]。維生素D缺乏會導致飲食中腸道對鈣的吸收下降至15%[1]。當不缺乏時,一個人通常吸收60-80%[1]。
舊 2023-02-10, 12:01 PM #7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kap0091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