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與AMD司法爭端
1993年 英特爾針對AMD的AM486處理器對後者提起版權侵權訴訟。
同年,加利福尼亞州北區地方法庭判決AMD在版權侵權案中勝訴。
1994年 加利福尼亞州高等法庭作出判決,維持仲裁機構在1992年作出的不利於英特爾的裁決。
1995年 英特爾和AMD就所有法律訴訟達成和解,其中包括反壟斷訴訟。
AMD原本是IBM要求的"第二供應商"。
在386之前兩家是共生的,為了順利拿到訂單,早期 Intel 甚至會資助 AMD。
但386時 Intel 耍了個賤招,一直扣住386的授權不給。
等到AMD很高興地拿到授權要生產時,486上市……
486也有爭議,不出預料的 Intel 又興訟控告侵權。
這件事"Inside Intel"這本書中有很生動的記載。
辯方要証明,486可以經由產品的表現回溯出電路設計。
首先,他們必須找到一個精通電子電路工程,但沒被Intel網羅,事先也不曾看過486的電路設計圖的人
很幸運地,他們找到了。
這個人在(出庭前)幾個月的時間內,順利地回溯出可以生產類似486的電路圖
而且辯方律師成功地說服法官,你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有些主要幹道是無法避免的,不可能100%不同
而且
"數字不能作為商標",也在這樁官司中判決成為定論。
所以Intel的下一代處理器不再命名為586,而是Pentium。就是源由自這一場官司。
我不知道聯電有沒有這種優秀的人才,也許有,只是懶的去打官司。也許沒有,那就是山寨。
一般認為 486 應該是最後一個可能經由回溯製造的產品
Petium 之後的電路太複雜,幾乎100%不可能辦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