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xx123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634
若 . 原藝術畫作與印刷品所傳達的影像資訊相同 . 那麼兩物會是等價 .....
在康德物自體論述乃至於當代消費心理探究 . 就算兩物構成相同 . 市場等價情況卻不會發生

就社會系統來說 . 市場的發生 ~ 對真品的流傳承認呵護評價 . 其作用伊始於仿品
真品價值強烈依賴仿品存在 ~ 似科普 . 真品透過仿品的大量兩同資訊流傳獲得在社會中宣告與彰顯其性
以美育來說 . 仿品為真品的映照 . 仿品的價值遠比真品為大 . 因不可能人人擁有真品以欣賞
藝品為社會文化的產物 . 需要社會資訊複製 . 市場價值無法單獨存在

不過資本主義腐蝕人心 . 人類追求藝術與工藝真品不可能是純粹對美的體驗
更多的是對自我身份的宣告 . 恐懼遭人群拋棄 . 而追求權力彰示
那些發源自權力中心歐洲宮廷為皇室服務的工匠 . 後代脫離皇室後創立商品品牌 . 為現在的老牌名牌
儘管生產方式脫離歐洲能工巧匠做手工 . 甚至為對岸東南亞工廠廉價勞工與機械大量生產
失去獨一性原創性甚至設計性之物 . 離棄工藝藝術要求
但只要抓住權力身份暗示 . 仍能高價大賣 . 售價甚為恐怖 . 萬人眾搶

人道 : 他們販賣的是情懷 . 不是賣物
我卻認為他們壓根沒賣情懷 . 不過消費者是真的有買到情懷 <= 參考康德 ~ 物自體
也就是腦補 ..... 跟看金鏞滿腦袋絕世武功 . 信民間信仰搞得漫天神佛差不多意思
這等消費心理潛藏得深 . 不易被察覺 . 甚至通過自由意志 . 它會被純粹合理化 . 被判知為理性消費
     
      
__________________
1200塊的操級粗工
舊 2022-12-30, 06:38 AM #5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xx123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