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ifaung
機器製造現在已經越來越容易客製化了
舉個例子, 現在的3D印表機....(我說SLA或是粉末雷射式的)
粉末雷射(樹酯類)真的很棒, 少了很多後處理流程
只是價位上非個人能擁有
--
補充一下, 台灣文青式手工製造都太貴了
像是皮件類, 那個價位義大利佛羅倫斯手工製品, 做工更好可能只要一半錢
|
其實這個不純然, 你說的沒錯, 但不是手工最重要的目的.
技藝高超的專業者, 是比使用者更好判斷怎麼去手工製造加工的人士.
還是拿老飛俠例子, 或許一個演奏者很厲害, 但對於材質/震動, 加工效果, 不一定全盤明瞭.
不然, 來一個最最普遍的, 裁縫師, 難道量了一個人的尺寸就什麼都能做好?
我依然不這麼認為, 那個人怎麼活動, 什麼習慣, 坐下來的姿勢, 的確都能量化.
他自己就能做衣服了? 能了解什麼材質的伸展度, 所以要預留多少長度空間給胯下?
XD
未來機器或許可以對這些都做出應對, 但現在還沒達到.
當然, 這個的價值沒有專業器材高, 譬如演奏者, 賽車選手, 或諸如此類的.
(衣服)
所以未來此類工作者的養成會越來越稀缺, 直到被取代的那天.
引用:
作者EAC212
手工的優勢是開發新物品,
機械自動化的優勢是量產,
目地搞清楚後就不會有選擇問題,
若完全放棄手工技術,還有開發新物品的能力嗎?
|
這對也不對, 進程有兩種, 全新以及漸進, 然而這都有模擬存在, 並不是手工獨佔的領域.
但手工的確存在改進的部分, 就如前面所提, 尤達也有說到的部分(雖然不是什麼標準差).
配超過200台特殊設備(以親自處理的部份的數量), 前一百台都要廢料很多, 進展很慢.
後面一百台就相對快上很多, 精準, 甚至超越使用者, 達到前面所說的那個程度, 像魔法.
這是即使坦白你說明給使用者知道, 但他也不能隨便找人一模一樣重複一次~
但, 這有傳承問題, 機械設備的進步, 就沒有這部分顧慮... 內化就是能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