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polor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632
引用:
作者EANCK
殲敵於灘頭是最省事的。 打城鎮戰很麻煩,也沒那麼多便於撤退的位置可以佈署重型狙擊槍。

如果打不穿共軍的兩棲裝甲車,
這樣的話必須改成射程3~4km小型導彈,
其長度約100cm,可以由一般家用轎車運輸。

如果量產3~4km小型導彈,在沿岸佈署方面可以徵用民間車輛,也很方便。
車子開到射程反圍內,看是要下車架彈,還是要在車上發射,原則上是射完就跑。

而且3~4km也比2km更有利於我方部隊的隱蔽與存活。

※ 3~4km小型導彈,類似的產品是反坦克導彈,這東西也能拿來打船艦,
市場上一顆大約300~600萬台幣,可重複使用的發射器材另計。
台灣如果自製,看成本有沒有辦法壓到一顆100萬台幣以下,這樣用起來比較不心痛。


2020-06-15 國軍年度「狙擊手競賽」9月開打 憲兵組「狙擊手集訓隊」提升不對稱作戰能

據了解,憲兵「狙擊手集訓隊」訓練內容,主要可分為以強化肌耐力的「負重行軍」、
考驗綜合能力的「滲透狙擊」、「濱海射擊」、提升戰場抗壓能力的「壓力下射擊」、
「夜間射擊」,以及肆應戰場環境、變換陣地與障礙物運用的「城鎮變換暨掩護射擊」。

值得一提的是,「濱海射擊」是過去較少曝光的科目,亦凸顯國軍防衛固守戰略的重要防線之一即為濱海沿線,
無論是對接近我沿岸敵軍實施精準狙殺,或是灘際被敵攻破後,持續阻絕敵登陸部隊朝我城鎮區內陸挺進,
我軍狙擊手此時就扮演關鍵角色。
陸軍特戰部隊近日正實施「濱海城鎮戰術行軍訓練」,把年度行軍區域從山隘拉出來至濱海一帶實施守備,同樣也有相同概念在裡頭。

在「負重行軍」部分,狙擊手與觀測手則要揹負25公斤重的武器裝備行軍,過程中更因面對時間壓力,
必須靈活運用間歇跑,以增進心肺耐力與雙腿肌耐力,並於射擊陣地內,輪流對目標實施狙擊,強化接戰能力。

另外,由於狙擊手專注執行任務時,精神高度集中,且視力均放在倍鏡上,
因此狙擊手的安全仰賴身背步槍的「觀測手」協防,
不過這個掩護狙擊手的工作非「觀測手」的唯一任務,
更重要的是透過高倍率觀測鏡掌握目標情況,並將目標資訊傳遞給狙擊手知悉,
使後者能持續作出修正,因此每一次精準狙擊的背後,除了有強大的狙擊手外,
還要有稱職盡責的「觀測手」相輔相成,才能共同達成任務。

PS.
期待E大在[公共政策平台]的提案歐,才知道E大的計劃想法及釐清單位責任歐!!

更是希望E大的[經驗]能夠為[狙擊]科目發聲!!
     
      
舊 2022-10-07, 06:25 PM #1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olor離線中